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父母的语言》
     你让我们很放心 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与家长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家长认为孩子会学坏、不争气,孩子有可能就会变成那样。比如,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没有自控能力,便处处监督孩子,孩子就真的管不住自己;有的家长觉得孩子不敢面对困难,孩子就真的很懦弱,没有锐气;有的家长怀疑孩子早恋,原本孩子没那回事,被家长一怀疑,就真的早恋了;有的家长怕孩子染上网瘾,时时盯着孩子,不让他上网,结果,孩子偷偷去网吧上网,耽误了学习……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明知孩子各方面不够完美,有的家长还要责骂孩子,丝毫没想到自己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采用了不当的沟通语言。 恶魔使用了什么方法使得美丽的公主觉得自己很丑陋呢?恶魔把公主关在高塔里,并每天都对她说:“你的样子丑极了,见到你的人都会感到害怕。”公主相信了恶魔的话,怕被别人嘲笑,不敢逃出高塔。 恶魔的魔力在于,他用否定性的语言,扼杀了公主的自信,使公主失去了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不敢逃走,使盖世的美丽永远藏在高塔之下。 吸取这则反面故事的教训,我们应多对孩子说肯定性的语言。说孩子能做成事,说孩子诚实,说孩子有前途,说孩子能行,哪怕孩子有一点点突出的表现,我们都以肯定性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行,能把事情做好。.孩子对自己有信心了,自然会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式,向好的方面发展。 环境影响孩子,如果孩子经常被消极的暗示所包围,孩子的思想、行为也会变得消极。如果家长处处担心孩子,处处觉得孩子不行,孩子的潜力和智慧也易被埋没,最后他们真的成为无能、无用的孩子。 一个人只有在对自己有较高的评价并认为自己一定会成功时,他才会成功。孩子的自我评价,受父母观点的影响很深。所以,父母一定要相信孩子。 有这样一个画面: 一群孩子在荡秋千,秋千不是很高,看上去也很结实,可能是某个孩子的家长给孩子们拴的。几个孩子轮流荡秋千。一个小女孩拉着妈妈的手,很羡慕地看着。孩子们轮了一圈后,喊小女孩过来玩儿。小女孩看看妈妈,妈妈点了点头,但还是冲着秋千努了努嘴。 小女孩是第一次玩,几个孩子很友好地鼓励她:“别怕,可好玩儿了!两只手攥紧绳子就行了。”秋千荡起来了,小女孩坐在上面,心怦怦地跳,脸红红的,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从那以后,小女孩经常和孩子们一起荡秋千。玩皮球、踢毽子的时候,他们也会叫上小女孩。一个周末,小女孩想和几个孩子去福利院献爱心。7岁的孩子,能做什么呢?妈妈问:“你能为老人们做什么?”小女孩说:“我会唱歌呀!”“可是,你从未单独出过家门哪!”“妈妈,不用担心,我和几个哥哥姐姐一起去,我和他们在一起,我不乱跑。”妈妈终于用信任的语气对女儿说:“我不担心你。” 女儿出发后,妈妈便尾随着女儿到了福利院,然后又偷偷跟在女儿身后回家。一路上,妈妈见到的女儿俨然是个小大人。回到家,女儿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说自己唱的歌可受爷爷奶奶欢迎了。妈妈不断亲吻女儿,说:“我女儿长大了,能够给别人带来快乐了。”女孩幸福地笑着,说:“我长大以后要当歌唱家,唱歌给爷爷奶奶听。” 妈妈笑了,眼里含着泪花。两年前,女儿还是个胆小的女孩,见了生人就哭。现在,女儿终于展开笑颜,敢于憧憬自己的未来了。这多亏自己教育观念的转变哪!如果自己跟以前一样像护理小猫似的护理孩子,孩子或许还会像小猫一样缩在家里呢! 父母的教育观念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譬如孩子小的时候爱爬高爬低,如果父母担心孩子跌倒、碰伤而制止他,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胆小怕事,不自信。如果在排除安全隐患以后对孩子放手,鼓励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么孩子从父母言行里读出了支持,就不会缩手缩脚了。孩子的思维能力是伴随着孩子的行动发展起来的,放开手脚实践过的孩子,不但能力强,头脑灵活,对自己也更加有信心。所以,请家长不必过于为孩子担心,因为他们能行。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