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镜花缘》 《镜花缘》是李汝珍写的小说。李汝珍生于乾隆二十八年(公元一七六三年),死于道光十年(公元一八三○年)。这本书描写了唐敖、林之洋和多九公三个人在海外旅行的经历,也透过滑稽和怪诞的故事,描写社会和人性。
     君子国 唐敖、林之洋和多九公除到了“女儿国”、“巨人国”和“长人国”之外,他们还到了一个叫做“君子国”的地方。在未抵达“君子国”前,他们就听说“君子国”的人有好让不争的美好名声。“让”就是谦虚相让,“争”就是争夺和争执,“让”和“不争”正是君子的风范。可是,当他们到达“君子国”之后,请教当地的人“好让不争”这句话的意思时,他们都礼貌地不回答,也正是君子不愿意在人前炫耀的风范。唐敖等三个人一路走来,听到珠宝店里一位要买一副项链的顾客与老板的对话,顾客说:“这副项链真好看!我要买来送给我老婆。”老板说:“这项链的钻石和手工都有好些瑕疵,您得小心注意。”顾客说:“这些怎么算是瑕疵呢?这本来就是一件很好的首饰,您开价多少呢?”老板说:“通常要卖一万元,您是老主顾,就算一万五好了。”顾客说:“一万五太少了吧?你还得靠做生意过日子的,两万元吧?”老板说:“一万五就足够了,既然您坚持,一万六吧!”顾客说:“一万六,我回去要被老婆骂我欺负生意人了,一万八您卖不卖,不卖就算了。” 通常买东西时的讲价还价,老板说货色好极了,漫天要价,顾客说货色太差、不好,落地还价,一来一往,老板减一点顾客加一点, 才成交。可是在君子国,老板很客气说东西不好,不该卖那么多的钱,客人说东西真好,您不要吃亏,收那么少的钱,老板要减价,客人要加价,这就是君子礼让,处处为他人着想的风范。其实,无论是贵和便宜、有瑕疵和完美、吃大亏和占小便宜都是相对的观念。我们觉得君子国的人买卖东西时 违反常情,其实,那不也正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吗? 大家都听过“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句成语,它的意思就是以小人卑劣的心态,去猜测品德高尚之人的想法。但是,为什么是君子的肚子呢?一个合理解释是来自“将军头上堪跑马,宰相肚里好撑船”这句话,表示一个人度量大的意思。不过,“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里的一句话演变而来,它原来的说法和用意跟现在是有点不同的。春秋时期晋国的魏献子在位执政,大家对他的风评都很好。有一次,魏献子手底下的官员魏戊遇到一件棘手的官司,不知道如何处理,就把案子上呈给魏献子,告状的人脑筋灵活得很,马上送了一位歌女给魏献子,魏献子很喜欢她,正想把她收下来。魏戊知道了,赶快跟魏献子身边的两位大臣说:“魏献子的名声很好,这是贿赂,收不得,你们得劝劝他。” 当天晚上,魏献子请这两位大臣吃饭,这两位大臣一边吃饭、一边叹气,魏献子问他们为何叹气?他们说:“开始的时候,我们担心饭菜不够吃,所以叹气了;吃了一半,看到饭菜丰盛,才想到您请我们吃饭,怎会吃不饱呢?所以又叹气了;吃完了,我们想小人物的肚子,有吃饱的时候,希望君子的欲望,也一样会有满足的时候,所以又叹了一口气。”魏献子听懂了他们的用意,就把歌女遣送回去了,这就是“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这句话的出处,意思是:希望您的心,也像我们的肚子一样,能够知道满足。
     在 的社会,我们看到老百姓能够过着温饱的生活就很满足,可是,贪官污吏、奸商恶贾,他们的胃口倒是贪得无厌,这不也是“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的愿望吗?这句话演变下来,成为另外一个用法“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回到“君子国”的故事,贵和便宜、有瑕疵和完美、吃亏和占便宜、小人和君子,都是相反,但也可以是互换的观念。在日常生活或是科学里,有很多这种例子,都可总称为对偶的原理(Principleof Duality)。
     举生活上的例子来说,在美国,开车司机坐在车的左前方,因此车子在街道上靠右边走,在多线道的路上,左边的线道是超车的线道,在十字路口,红灯可以右转;但是,在日本和香港,开车司机坐在车子的右前方,因此,车子在街道上靠左边走,在多线道的路上,右边的线道是超车的线道,在十字路口,红灯可以左转,在这里,左和右就是对偶,也因此可以是互换的观念。
     在电机工程里,许多人都知道,电流和电压、电感和电容、串联和并联都是对偶的观念。在计算机科学的逻辑设计里,“booleanAND”和“booleanOR”是对偶的观念。从物理来看,电场和磁场、光波和光粒子也都是对偶的观念。从这些熟悉的对偶观念来看,“君子国”里人的行为,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劳民国与智佳国 唐敖一行三人接着到了“劳民国”。“劳民国”里的人面如黑墨,坐着也好,站着也好,甚至走路时也好,身体都是摇摆不停,唐敖说:“怪不得这个国家叫做‘劳民国’,每个人都好像举动浮躁,坐立不安,终日忙忙碌碌,这样操劳,不知道他们的平均寿命是多少?”见闻丰富的多九公回答说:“他们虽然忙碌,不过,劳动筋骨,并不操心,加上他们 不产五谷,都吃水果蔬菜,煎炒烹调的东西都不入口,所以他们都很长寿。” “劳民国”之后,他们又到“智佳国”。“智佳国”里每个人都打扮得很斯文,往来都是白发老者,没有看到年轻人。他们抵达那 正是中秋节,大家在打灯谜,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拐弯抹角,咬文嚼字。唐敖看到一个灯谜,谜面是《滕王阁序》里的两句“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猜一药名。唐敖说答案就是“生地”,“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可不是陌生的地方吗?多九公给唐敖解释说,“智佳国”的人都喜欢学天文、数学,百般技艺无所不精,而且,争强好胜,勾心斗角,一定要出人头地,他们终日构思,久而久之,心血耗尽,不到三四十岁就已经很衰老了,所以,他们很少有长寿的人,刚刚我们看到的白发老者,其实都是少年、中年人而已。所以,那一带有一句话“劳民永寿,智佳短年”,就是说劳民国的人寿命很长,智佳国的人都很短命。其实,多运动少操心,多吃水果蔬菜,也正合乎现代医学的原则。
     “劳民国”和“智佳国”的故事,指出劳力和劳心的区分。此外,大家都听过的一句话“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句话常被解释为劳心的人统治别人,劳力的人被别人统治,好像劳心的人是比较高的统治阶级,劳力的人是比较低的被统治阶级。其实,这样解释是断章取义,这句话出自《孟子·滕文公》,孟子讲社会上分工合作的道理,上下文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意思是劳心的人治理别人,劳力的人被别人治理;劳力的人养活别人,劳心的人靠别人养活。用现代企业管理的观点来看,劳心的人负责策略和人事,劳力的人负责技术和制造,可是,真正赚钱养活大家的,还是站在生产线前的工程师和操作员。在管理学上也有一句话:“ 的 知道怎样用别人的脑袋,二流的 知道怎样用别人的力气,三流的 只知道用自己的力气。”这也说明领导和分工的重要。
     伯虑国 唐敖他们继续往前,到了一个叫做“伯虑国”的 。那里的人走在路上都好像在打瞌睡,闭着眼睛慢吞吞地走,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唐敖问:“既然他们那么疲倦,为什么不在家里好好地睡觉?却要在外面乱跑?”多九公解释说:“有两句话:‘杞人忧天,伯虑愁眠’。” “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出自《列子·天瑞》篇,说在杞国有一个人,他担心天会塌下来,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所以,“杞人忧天”这句成语表示为了不必要的顾虑而忧心。
     至于“伯虑愁眠”呢?“伯虑国”的人 怕睡觉,因为他们担心,一旦睡觉,会一觉不醒,就没有命了。当他们身体实在支撑不住时,也只休息一下,不敢睡觉,终年昏昏沉沉,万一真的睡着了,家人就以为他死了,痛哭流涕,有人睡了几个月,醒过来了,大家就为他死里逃生庆贺,但是也有很多人是一睡不醒的,也就是睡到死了,因为他们终年不睡觉,头晕眼花,四肢无力,加上日夜焦愁,胸中郁闷,若睡着的话,精神涣散,油尽灯枯,就活不过来了。
     我们常常听到 许多学校里的年轻人,上网聊天、玩游戏,熬夜不睡觉;园区的工程师为了赶进度,不眠不休,的确要奉劝他们,不要当一个无缘无故忧心天会塌下来的杞国人,也不要做不睡觉的伯虑国人,昏昏沉沉,没有效率,也没有快乐和健康。李白有名的一首诗《将进酒》,其中有一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讲得很好;另外一句“但愿长醉不复醒”,可千万不要当真。
     P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