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一滴水的故事

打开中国地图,它地处河南省西北部,西依太行山,位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它是红旗渠的所在地——林州市。

林州市属于县级市,在1994年之前称为林县。

很多人并不知道,林县在西汉时已置为县,因境内西部有太行山支脉隆虑山而取名“隆虑县”。东汉时,为避汉殇帝刘隆名讳,改称“林虑县”。金贞祐三年(1215年)改为林州,明初又废州为县,改名“林县”。

从地理上看,与河南大部分平原地区不同,林州市属于山区。如今的林州处处青山绿水,一派生机盎然。可谁又能想到,60多年前的林州却是另一番模样。

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19年大旱,大年三十,任村镇桑耳庄村刚过门的新媳妇水娥接过公公桑林茂老汉辛苦挑回来的水,可因为天黑路滑,站立不稳,一担水洒了个精光,全家人因此没有水过年,新媳妇悔恨交加,在除夕夜悬梁自尽……

难道一担水可以夺走一个鲜活的生命吗?历的林州真的这么缺水吗?

据载,从明正统元年(1436年)到新中国成立的500多年里,林县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甚人相食。这里干旱缺水,过去经常发生旱灾,不仅农作物不能保种保收,而且经常是人、畜用水困难。

为什么林州过去会如此缺水呢?

从地理上看,缺水的原因在于:境内山石林立,沟壑纵横,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地形陡峭。大小山峰连绵环接,导致境内形如漏斗,很难形成稳定的隔水层和蓄水层,流水漏失严重。

林州境内虽有河流,但基本上属于过境季节河流,平时水量不大,有时干涸断流,而汛期水势猛涨,造成水灾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其中流经境内北部的浊漳河虽水源较充沛,但水段大都在深山峡谷建红旗渠之前能够利用的水量并不大。林县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漳河水哗哗地流过,所以大家都说“守着漳河种旱地,守着漳河没水吃”。

水,是林县人的命。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天旱把雨盼,雨大冲一片。卷走黄沙土,留下石头蛋。”

新中国成立前,全县550个行政村,有307个村人、畜吃水困难。居民平常很少洗脸,逢年过节,走亲戚、赶庙会等重要日子才洗洗脸,即便洗也只是舀一点点水。大人洗了小孩儿洗,刷锅洗碗用水也都是上顿用了下顿用,今天用了明天用,后成糨糊了才肯让牲口喝掉。

哪怕是一滴水,在这里都成为神奇、珍贵的东西。

有的人家试着在自家院里挖旱井、旱池,积存雨水、雪水,或修一些小型渠道,引山泉,拦河水。可遇见旱灾,还是不得不翻山越岭,远道找水。

这,似乎是林县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