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9-15 引 力 波;


16年初,两只“狗”震惊了整个世界!这两只“狗”,一只叫“籁狗”(LIGO),一只叫“阿尔法狗”(AlphaGo)。;

16年2月11日,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团队向世界宣布:人类直接探测到引力波。3月9日—3月15日,谷歌公司AlphaGo人工智能围棋程序以4∶1的比分击败围棋世界、韩国棋手李世石九段,电脑围棋程序战胜人类世界。;

由于人的寿命、疾病,飞船速度以及星际通信等方面的限制,人类走出太阳系困难,人工智能将是人类外星探索与的手段与工具。“阿尔法狗”是人工智能的突破展。而“籁狗”是一个引力波探测器,它探听天籁,终接收到来自宇宙深处美妙的“声音”——引力波,为人类探测宇宙打开一个的通道。那么,什么是引力波,它有何意义呢?;


9-15-1 引力波的理论发现;


在牛顿力学中,万有引力一般被认为是超距作用,瞬时传播的。爱因发表狭义相对论以后,多位科学家以引力传播速度大于光速为由对狭义相对论提出质疑。在爱因全集第三卷中,“发表相对论演讲以后的讨论”一节记录了这些争论。爱因对此回答:“很可能,甚应该预期,引力是以光速传播的。”“假若引力是以一个普适的超光速的速度而传播的,这足以一劳永逸地推翻相对原理了。假如它是无限快传播的,它将向我们提供一种定义时间的手段。”因此,引力传播速度的问题,直接关系到狭义相对论的基础,给爱因造成很大压力,促使他“疯狂地研究引力理论”。;

早在1905年,庞加莱提出引力作用的传播速度应该为光速,并猜测可能存在引力波。1915年11月,爱因发表了广义相对论引力场方程之后,立行引力波研究。1916年6月,他在研究引力场方程的近似积分时,推断一个力学体系变化时必然向外发出以光速传播的引力波。1918年他发表了《论引力波》的论文,做一步的阐述,并修正了之前的一个计算错误,从引力场的弱场近似解导出引力波的方程,并推出引力波传播速度为光速。1937年爱因与罗森合作,再次引力波》的同名论文,给出了柱面引力波的严格解。;

但是,这中间发生了一段滑稽有趣的插曲。;
1936年,爱因在和助手罗森寻找引力波的解而不是近似解时,如何建立坐标系,时空会存在奇点,在该点无法用任何数字描述波的大小,于是他们认为引力波并不存在。现在的看法是,这个奇点只是坐标奇点,如同地球上南北无法确定不代表南北极不存在一样,不能代表引力波不存在。他们于1936年6月向美国物理学会期刊《物理评论》投了一篇论文,论文的题目是“引力波存在吗?”爱因写了一封信给德国物理学家波恩说:“我和一个年轻的合作者一起得到了有趣的结论,引力波并不存在,尽管在一级近似下它们曾被认为确实存在。这表明非线的广义相对论场方程比我们过去认为的更复杂,可以告诉我们更多东西,更确切地说,对我们的限制远多于我们所相信的。”;

令爱因没有想到的是,论文被打了回来。当时爱因刚从德国移居美国不久,与德国期刊不需要评审不同,美国期刊实行同行评审制度,《物理评论》的主编泰特(见图9-44)将论文寄给了匿名审稿行评审。匿名审稿人给出了整整10页的评审意见,指出爱因和罗森的错误,并给出修改建议。爱因对此愤怒,他给泰特回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说:“我们把文章寄给您用于发表,并没有授权您拿给所谓的专行指手画脚。我认为没有任何必要回复您的匿名专家的那些错误的意见。鉴于此,我将选择在别的地方发表这篇文章。”随后,他和罗森把这篇论文毫无改动的提交给《富兰克林研究所学报》,并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在《物理评论》上发表过文章。;

然而,在《富兰克林研究所学报》出版这篇论文之前,爱因对论行了一次修改,将论文题目改为“论引力波”,并把“引力波不存在”的结论改成了“引力波存在”。爱因在论文的后面加了一段备注:“这篇论文的部分,在罗森先生去俄国以后,我做了重大的修改,因为我们原先曾错误地解释了我们公式的结果。我要感谢我的同事罗伯逊教授友好地帮助我澄清了原先的错误。”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那时罗森已经前往苏联的基辅大学担任物理学教授,年轻的英费尔德成为爱因的新助手。英费尔德在咖啡馆遇到一位新朋友——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罗伯逊(见图944),他们聊天时谈论了引力波是否存在的问题。罗伯逊说他不相信引力波不存在的结论,并当场在黑板行了演算。“我惊奇于罗伯逊如此迅速地部的运算”(英费尔德语)。当英费尔德告诉爱因这件事时,爱因说他在前晚上刚好也在自己的证明中发现了错误,但是他还没有找到解决办法。随后罗伯逊当面向爱因解释了他的方法,使用圆柱坐标系来处理奇点的问题。于是爱因修改了论文。;

与罗伯逊讨论之前,爱因应邀在普林斯顿做一个介绍引力展的学术报告。那时他还没有找到走出困境的办法,在演讲结束时只好很窘迫地说:“如果你们问我引力波是否存在,我只能回答:我不知道。但这是一个极为有趣的问题。”;

其实,爱因只要看一下匿名审稿人那10页“错误的意见”会发现,自己论文的错误之处和解决方法都已经在里面指出了。那么这个高明的匿名审稿人到底是谁呢?人们怀疑是罗伯逊教授,但是罗伯逊和泰特并没有对任何人提起。;

多年以后,人们找到罗伯逊在1937年2月18日写给泰特的一封信,信中写道:“关于你的的投稿人去年夏天递交的那篇论文,你没有让我保持知情。但我将告诉你接下来的事情。论文被投稿到另一家期刊(甚连你的审稿人指出的一两个数值错误都没有修改),但当校样返回时,证明已经被修正了,因为在这期间,我已经使他相信原来的论述证明了同他的想法相反的东西。如果有兴趣,可以看一下1937年1月的《富兰克林研究所学报》上第37页的文章,并对比一下文章的结论和你的审稿人的评审意见。”;

这个匿名审稿人真的是罗伯逊,他巧妙地通过接近英费尔德从而帮助爱因改正了错误。泰特虽然失去了爱因的投稿,但因为坚持原则和科学严谨、不畏的态度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他在《物理评论》担任主编一直到去世。;

05年,时隔69年之后,《物理评论》现任主编布鲁姆从堆积如山的历史资料中找出当年的稿件登记簿,在爱因来稿的审稿人一栏,果然写着罗伯逊的名字。;

泰特和罗伯逊拯救了引力波研究。如果爱因发表了引力波不存在的论文,那么以后众多需要耗费巨额资金的引力波项目在探测不到结果的情况下恐怕会很难获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