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香山的中部有一景点,名为仰崇楼。何以取名为仰崇楼呢?原来,“仰”即敬仰、仰慕之意,“崇”乃是因为南宋有位抗金名将,姓丘名“崇”的缘故。这也是说,仰崇楼是特意为纪念南宋抗金名将丘崇而建造的。

登上仰崇楼,我们思绪的野马会自然而然地穿越时空的隧道,返回到丘崇生活的那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岁月。

丘崇(1135-19年),字宗卿,南宋时期江苏江阴县香山北麓邱家埭(现属张家港市金港街道山北村)丘氏族人的先祖。丘崇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可母亲臧氏十分重视对他的教育,严格督促他勤学。丘崇深知母亲的一片良苦用心,读书十分,每天都要读深夜方掩卷歇息。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28岁的丘崇赴京参加会试,以成绩获得了一甲第三名(探花)。后出任建康府(今南京)推官,由于他工作认真,办事干练,严于律己,深得上司器重。此后,丘崇便一路扶摇直上,官南宋枢密院同知宰辅,并成为一代抗金名将。丘柴为官40年,励精图治,推行新政,呕心沥血,革除积弊,一心为国,实诚为民,政绩,口碑。他在处境艰难的抗金斗争,更是对南宋政权的稳定起到了为重要的保障作用。

其时,宋朝蒙受了“靖康之耻”,对金国一直俯首称臣,宋高宗赵构更是不得不迁都临安,偏安于一隅。正是在这样一种特定的背境下,“仪状魁杰,机神英悟”的丘崇,怀揣着“生无以报国,死愿为猛将以灭敌”的爱国之心,踏上了风云激变的政治舞台。当皇帝考问他治国安邦之策时,他做出了这样响亮的回答:“恢复之志不可忘,恢复之事未易举,应该选拔人才,励精图治,遵养十年,方可商议北伐大计。”当时的丞相處允文奇其才,奏请提升丘崇为国子博士,为自己的接班人。南宋隆兴年间(1164年),宋孝宗拟派范成大出使金国,请求迁回先帝陵寝。丘崇直言劝阻,认为“泛使(指派往他国临时办理事务的一般使节)亟遣(急迫派遣),无益大计,徒以骄敌"。然而孝宗不听,仍派范成大出使金国。双方会面之后,金人倨傲无礼,范成大忍无可忍,据理力争,结果触犯了金人,险些被金人所杀。

倚仗着雄厚的军事实力,金国在与南宋交往时,根本不把南宋放在眼里,态度极为傲慢。淳熙八年(1181年),朱宋孝宗生日大庆时,金国虽也派使者假惺惺地前来祝贺,可因南北历法不一,预定的寿诞正日在金国历法上是个不吉利的日子,金国使者便不愿在那天向宋孝宗拜寿。事情突然出现了这样的尴尬情况,该如何才能迈过这道坎呢?当时负责接待金使的主要官员正好是丘染,他以其过人的机敏和出众的口才,没经几个回合,在谈笑之间,冲垮了金使的心理防线,使他不得不放下那趾高气扬的臭架子,服服贴贴地听从了南宋方面的安排。事后,宋孝宗龙颜大悦,一个劲儿地夸赞丘崇道:“这次金人听命成礼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