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第一章 小儿体外循环发展史 有关人丁心肺机的两个主要部件 氧合器(oxygenator)和血泵(blood pump)的发展史在诸多的体外循环(CPB)著作及心脏外科专著巾均已有详细的描述。本章仪将CPB主要的发展阶段及有关小儿CPB的演变作简要介绍。其实,CPB能够得到发展归根到底是要追溯到血液能够在体外氧合的想法。早在1885年Frey和Gruber就提出体外血液氧合的设想,直到20世纪40年代Gibbon通过艰苦实验证明了在体外通过血泵和氧合器能够支持动物短时间的血液循环(1939年)。但是当时这一设想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直到40年代后期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Dennis教授和5卜一些学者再次着手于这项探索工作,并研制了粗制的人工心肺机,于1951年为一名患房问隔缺损的患者首次进行直视修补术,可惜的是因诊断错误,尸检才发现为房室通道畸形而非单纯的房间隔缺损,结果未能成功。两年后Gibbon用他设计的血泵和氧合器首次为一例l8岁女孩施行了直视房问隔缺损修补术,获得成功,但继后未得到进一步的成绩。随着历史的演变,后继者无不异门同声地对Gibbon教授的划时代思想十分钦佩。自从他在1939年实现自己的设想,将第一台人工心肺机用于动物实验获得成功后,此举义为心脏外科指明了一条新思路。这一一划时代的思路引起了各国很多有关这方面的学者重视,并沿着这一思路进入了更多方面的具体开发工作,这一成就町以说是心脏外科发展中一个里程碑。经过l0多年的共同努力,终于在20世纪50年代各种不同形式的人工心肺机从设计到试验研究陆续亮相,其中有Bjork(1948年)、荷兰的Jongbloed、Clark(1950年)、瑞典的Crafoord(1954年微泡氧合器)、Dennis(1951年转盘氧合器)等。山于l953年Gibbon CPB心脏直视手术的成功,推动心脏手术闯进了心内禁区的大门,促使心脏外科突飞猛进地快速发展,使千千万万的心脏大血管患者得到了第二次生命。但是事实并非如此顺利,第一例成功后连续5例患者死亡,使工作停了下来,虽然进入到暗淡时期,然而还是有很多外科组不畏艰难,继续探索这一有望突破心内禁区的新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