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孩子
美国一位教育学专家说过,孩子尽心铺过的床,无论怎样不整齐,妈妈千万不要重铺一次。事实上父母很多时候做了不少伤害孩子的事。孩子许多想法,是一些父母一辈子都没有想到过的,只有那些尝试着去了解孩子的妈妈才能教育好孩子。
心理学家凯文乐曼博士写了一篇的“孩子给父母的十诫”,清楚的描述孩子的想法及感觉,值得我们每一个妈妈去细心倾听。
“爸手小,所以不要对我铺的床、画的画或丢的球要求;我的腿短,所以请放慢脚步,我才跟得上。
我才到这个世上不久,请不要过分地限制我,让我摸索、探求。
家务永远是做不完的,妈妈,请你停下来,给我一点时间,回答我的问题。
我的感情很脆弱,我跟大人一样,不喜欢被人唠叨。
我是赐给你的一份礼物,请珍惜我、尊重我、引导我,并用爱的方式来管教我。
我需要鼓励才能长大。不要随便骂我,永远记着,你可以批评我做的事,但不要伤害我的感情。
请让我自己做决定,容许我失误。这样我才能从错误中学来我长大了才有能力做重大的决定。
请不要为我做过多的事,好像我没有能力做似的。也请不要拿我和别的孩子相比。
爸妈,请不要怕放下我,让我与他人一起度吧!孩子需要偶尔离开一下父母,像父母偶然需要不被子女打扰一样。
请带我外出玩耍,我需要从大自然中扩充知识。”
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与别的孩子比较了解和认识你的孩子。通过比较,你能清楚地知道孩子掌握的知识、能力、个以及与伙伴相处情况。即使孩子身上有不少缺点也不要发愁,在比较中,你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这正是孩子内在本质和潜在优势的显现,是你教育孩子的突破口和促使孩子不步的“无言启示”。通过比较,妈妈们可以增加教育孩子的信心,有助于制定合乎实际的教育计划。
此外还可以学一点儿童心理学。有一位妈妈关心宝贝女儿,大事小事样办,可是母女俩之间的“战争”不断。有一次女儿竟对着妈妈大声叫道:“我也要当妈妈,我也要孩子,我也要整天对她说‘学好好学”’这位妈妈苦恼极了,后来向一位儿童心理专家请教,专家告诉她:“刚入小学的孩子,主要活动方式仍然是游戏,他们对学程感兴趣,不重视学果……你不懂孩子的心理,整天让她呆在家里写呀画呀!这是你‘吃力不讨好’的原因。”你是否也犯类似的错误呢?读一些儿童心理学之类的书籍,掌握孩子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这样的妈妈才能做到教育孩子科学化、规范化。
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那样:“教育子女,重要的是要知子、识子。”对孩子认识越使教育起到预期的效果,对孩子认识得越细致越深刻,教育方法越得体,孩子越信任妈妈,愿意向做袒露心扉,乐于接受教育和引导。保持微笑,过分严厉会令孩子疏远你
对孩子来说,面部表情重要。微笑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它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们温暖。我们在孩子中间,常常听到一个奇怪的问题:“老师怎么不会笑?”
一次,在中国少年报社组织的“我眼中的老师”绘画比赛中,绝大多数孩子笔下的老师都是绷着脸的。好容易找到一张“笑脸老师”,画画的孩子还在旁边注上:“老师终于笑了!”这不由得让大家沉思,也为当提了一个醒。
笑,是爱的语言,孩子们都喜欢爱笑的人。你冲他微笑,这表达了你内心的感情:“我爱你!我喜欢你!你使我快乐。我很高兴见到你。”从小在微笑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乐观、积极的心态。如果妈妈时刻保持微笑,将会使得和孩子的沟通更加简单。
问题是:当孩子的某些行为确实让妈妈感到很生气或很难堪时,做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呢?遇到这种情况,妈妈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拿出当威严,强调孩子的错误行为,一种是保持微笑,客观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如果是种沟通态度,妈妈所表达的信息很可能隐含了“贬损”孩子的意思,代表了责备或辱骂,它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而引起他们故意反抗行为。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疏远“不笑的妈妈”。因此,妈妈对孩子的这种沟通不仅是无效的沟通,而且是能够引起亲子之间冲突的沟通,让孩子越来越远离父母的沟通。
如果是种沟通态度,效果则会好很多:
我们可以微笑着告诉孩子事情的。比如孩子要买东西,家长说“我买不起……”时,必须是真的买起。不能让孩子觉得“明明可以买的嘛,看来我还没有闹够,所以你不给我买”。建立规则的条原则遵守诚实的原则,虽然这是老调重弹。然而,诚实是再怎么强调也不会过分的。给孩子感觉到确定。生活中充满了模糊和不确定,这些模糊和不确定让成长中的孩子不知所措。家长尽量增加自己行为与言语的确定,让孩子感到。这也是我们在前面讲过的,要在乎自己说过的话,给子的规定、限制都应是合理的,给孩子的“命令”都是可行的,并且是准备付诸实施的。
重视和孩子的对话与交流。古人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一个人要想取得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并不要亲自经历很多事,而且,儿童也不会自动地从自己的体验中学到很多东西。因此,人们,尤其是儿童,需要同他人、分析结已有的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智慧水平。在家庭中,家长也不应把一切都决定好了、做好了然后再强加给孩子,而应留下对话和协商的空间,给孩子践行的机会,从而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责任感。从“强调孩子错误的行为”和“客观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这两种沟通方式的对比中可以看出,这两种沟通方式分别代表了两种态度。前者强调孩子的错误,在指责、批评孩子,如“是不听我的话…””“你忘了喂小狗……”“是很懒……”等,所以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反抗,从而使亲子之间的沟通难行。
  过分的严厉会使微笑不知不觉地从脸上溜掉;微笑却会使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心越贴越近,知心的妈妈们,你们准备好微笑了r>  主动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孩子是一本书,完。选择主动的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能离孩子近一点,再近一点。
妈妈应该是随着孩子一起同步成长,不应仅仅停留在对假期的期待上。一个家庭搞好沟通、和谐,是关重要的。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不是拥有多少财富,物质条件的良好是远远不够的,良好的心理环境才是重要的。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孩子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的摇篮,也是孩子一生的幸福,孩子内心世界的丰富,恐怕是一本书也说不完。
孩子上了小学,这时家长首先要关心的是孩子的学是有些家长以为这样会造成孩子的依赖。其实,中国的文化教育底蕴是很深厚的,“难的难不过中国的方块字”,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对学念是比较陌生的,所以,家长要陪读,要一笔一画帮着写作业。而且,学问不仅仅是老师教的,还要鼓励孩子问同学,与小朋友交换不同看法。同年龄段的几个孩子放学以后在一起做作业,这种很值得提倡,妈妈们应该鼓励。
其次,妈妈还要经常关心孩子的在校情况(与老师、与同学的关系),培养孩子落落大方、积极、快乐的情绪,不要斤斤计较,这得从自己做起,譬如丢了一块橡皮,裤子后面磨破了口,不要喋喋不休。多和孩子聊聊在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多和孩子做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如带孩子去参观科技展、看儿童剧,而不是去逛商场买衣服、去证券市场做股票生意。在德育方面,小学生主要培养是与非。家长要做表率,要有耐心,更不能糊涂,举个例子,孩子不小心摔倒了,有的家长踹地一脚,说都是这地的错。这明显不对,会养成孩子委过于人的毛病。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要循循善诱,不能以粗暴态度对待,也不要一味迁。只有孩子不那么抵触了,才能走到心里。
在和孩子的沟通中,有些家长犯这样的错误一“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怎么又犯了”,孩子毕竟是孩子,不是大人,什么话不是说过一次行了,况且大人也不是圣人,也不会被“教育”过一次记住了。有的家庭从子出生便给孩子建立成长档案,记录孩子的言行,从孩子的言行中发现和认识孩子的优缺点、各种情绪反应和生活,做到有的放矢,说教有据,这样在“走近”孩子的路上才不于迷失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