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节舶来与输出:外销艺术及其研究发轫

18世纪的广州因为的地理位置,一直是西方各国对中国贸易的主要场所,是当时清规定的对外贸易区,被称为“一口通商”。十三行,是因为此地初只有十三家对外贸易的商馆而得名,十三行外销画是中国外销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明清时期,大都实行闭关锁国的禁闭政策。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对外贸易活动在广东地域内暗中继续。早期的形式多是西方人贿赂广东当地官员,以取得和中行贸易的机会。1685年海禁大开,中国对外贸易日益增多,但到1757年,清仅留广州为通商口岸,每年都有大量西方商船停泊在广州附近的黄埔港,使广州形成了以十三行商馆为中心的西方人集中地和贸易区。在十三行地区,专门模仿西方绘画技法、风格绘制外销画的职业画家陆续出现,他们的创作涉及西方各种绘画形式,如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玻璃画等。由于他们的作品极富,受到了来华人土的广泛喜爱。这个时期十三行地区的繁荣,让清从中得到了许多好处,因此十三行被誉为“金山珠海南库”。同时,十三行地区成为西方人的一个旅游点,到处都是洋面孔。而这个时期,以向西方游客兜售具有东方风情的油画作品为生的油画家应运而生,因为作品的风格迅速被西方人所接受,一时间销路大开,很快名声在外。紧接着他们在十三行地区设立“画肆”,外国商船的载货单中时常可以看到油画列项。如果从在当时中国油画界的地位来看,十三行油画显然不能与清朝内,以郎世宁为首的“海西画派”相比较。但是,因为少了许多清的规约限制,十三行油画形成了面貌,在中国民间和海外具有很大的影响力。1纪30年代60年代,是广州外销画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的中国早期外销画画家,他们留下了很多具有深远影响的作品,但是他们的真实姓名却不为人知,我们所知道的只是他们在创作外销画时所使用的英文名字,例如“新呱”“林呱”“庭呱”等。“呱”是当时的外商,是十三行内的外商对中国外销画画家的一种谓,主要是为了方便他们的记忆及称呼,而这个“呱”后来也逐步发展为画室的名称。由于外销画主要是应来华洋人的需要而绘制的艺术商品画,其画店、作坊都设置在离洋人近的地方。当时的清朝对广州口岸西方人的活动和居住都有相关的规定,其活动范围也受到严格的限制——在广州贸易期间他们只能在广州城外珠江沿岸的十三行活动。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外销画画家们纷纷将自己的画室开设在十三行地区的商业街上。

外销画与传统的中国绘画有很多不同。中国的外销画画家是通过什么途径学绘画?

种途径是出国留学。十三行的油画家们出于生计的需求,往往会选择出国留学,从而掌握一手快速完成订单的绝技。史贝霖(Spoilum)是对此种技法掌握得十分熟练的人,也是我们目前已知早的一位以画肖像油画著称的中国人,活跃于1775年1810年,他的画店在十三行一带尤为出名。如,美国人哈斯坎(Ralph Haskins)曾在1803年去史贝霖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