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 重要的不是你现在是谁,而是你想成为谁 一位朋友问我:“是什么让你这样每天兴致勃勃、从不间断地努力?” “因为,我清晰地知道自己十年后会成为什么样子。”我笃定地说道。 因为我清晰地知道+年后我想要成为的样子,比如,看起来依然神采奕奕:有坚定的眼神:保持苗条感的身材:事业发展稳定:有的影响力:通过书籍、节目等方式对很多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所以,我知道今天付出的一切努力有什么意义。 更重要的是,我不会急于求成。 因为我知道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所以。当我每天为之努力的时候,充满了愉悦的期待。 美国前夫人米歇尔·在《成为》一书中,详细地记录了自己与共度的青年时代。从这本书中,我们能知道为什么能成为美统。 在哈大学读书期间,被选为学校刊物《哈》,成为个担任此职务的非洲裔黑人学生。 当之后,他并没有像其他学生一样.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申请更高薪水的律师事务所工作,或将自己学费贷款的时限申请延长,而是一边全心全意地做好编辑工作,一边写作关于美国各的书,并计划找一份与自己价值观相符的工作。 “他对自己的人生方向如此笃定,这让我感到吃惊。”米歇尔这样写道。 而作为一个对未来有清晰计划的人的女友,她自己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要改变世界的信念和使命感,常常使她追问——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两人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一起婚姻、组建家庭的,并很终携手了。 回想自己的成长历程.我从小是这样一个人。一心想要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哪怕别人告诉我——那不可能。 在我11岁的时候(小学四年级),一个夏天的午后,母亲在洗衣服,我坐在小板凳上一边看她洗衣服一边跟她聊天。不知为何,我跟母亲说起了自己的梦想,我说我将来要上电视,成为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 母亲听到我这样说,立刻开始摇头。她说:“孩子,不要异想天开了,这太难了!咱们家又没人从事这类行业,没人能为你铺路搭桥。” 没错。我出生在东北偏远林区,父母都是普通的林区教师,这个梦想在当时看来确实有点不切实际,但我却一直将它放在心里。 后来高考结束,我遵从母亲的建议.选择了上海财经大学的会计学专业,但儿时的梦想依旧在我心里。毕业后,我放弃了好几家大型金融机构的高薪0ffer,入职《财经日报》,从实做起。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主编发现我有主持方面的天赋.给了上海电视台财经频道。 在这一行,我一做是七年,从出镜记者到主持人、编导、制片人,一直到现在创业,我都在为自己儿时的梦想拼搏。只是现在我从台前退到了幕后,担当出品人和制片人的角色。 一路走来到现在,说没有成感,那是假的,我没有轻信别人告诉我的“不可能”,哪怕她是全天下很爱我、很让我信赖的母亲。 在目标和信念的召唤下,我坚持把不可能变成了现实——人生便是如此,只要你认定并坚持了,结局终将如我们所愿。 对自我的定位和认知。将会直接影响和改变他人对我们的定位和认知。渐渐地。大家会像你想成为的那个人一样对待你。 如果想要被人当作“女”对待,首先你要像“女”一样对待自己:如果你想让别人相信你的事业可以做得很好,你要坚定地将自己想象中的蓝图描绘出来——像描绘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一样——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幻想的阶段。 在这里的前提是,你所描绘的蓝图要有坚实的逻辑支撑,你的自信来自反复的深度思考和论证。 我曾做过一个叫《姐妹变形记》的节目,嘉宾都是一些很好的女创业家、投资人。其中的一位女投资人在美国成立了一只专门投资女的投资基金,她以女投资人的视角观察到——大多数女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会过于谦逊和保守。 因此,她建议女创业者在描述未来愿景的时候,应该更加自信一些,甚自大一点也无妨,不要一昧地依据眼前的现实而事论事。 这位女投资人在这方面表现得很好,她在成立基金后,在中国和美国各投资了几个女项目,虽然投资收益目前还难以估测,但少打出了知名度,并地为自己贴上了“来自硅谷,只投女行业的投资人”的标签。 1号店的创始人于刚先生曾说过:“要低估一颗想成为的心。”我当时请他用英文把这句话写下来,装裱起来挂在我们的演播室中,将其中无尽的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P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