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永宁寺
    本篇选自《洛阳伽蓝记》卷一《城内》。永宁寺是洛阳*大程度的一所寺院,被誉为天下**,是胡太后熙平元年(516)修建的。胡太后名充华,世宗宣武皇帝元恪妃,肃宗孝明帝之母,颇通佛理。世宗死时,肃宗年幼,太后临朝称制,总揽万机。后肃宗渐长,太后与肃宗争权,屡生嫌隙。终致引发大规模、长时期的内乱,北魏衰亡。本篇前半部分以?皇典丽之笔极力铺叙永宁寺的营建规模和它的豪华气象,隐含讥弹之意;后半部分则以永宁寺为横线,写了北魏后期数十年间朝廷发生的变乱,*后以寺院被大火所焚而同时北魏灭亡作结,颇有深意。
    永宁寺,熙平元年灵太后胡氏所立也(熙平:北魏孝明帝元诩年号(516―518年)。灵太后胡氏:即胡太后,灵是其谥号。魏孝明帝元诩母。《魏书》卷十三有传。),在宫前阊阖门南一里御道西(阊阖门:宫城正南之门名。御道:京城中皇帝巡行的道路。)。其寺东有太尉府(太尉:官名,掌军事。汉代以太尉、司徒、司空号称三公。),西对永康里(永康:里名。里:古时居民聚居的地方。),南界昭玄曹(昭玄曹:掌管和尚与尼姑的官署。),北邻御史台(御史台:御史的官署。自秦、汉起,御史专管纠察弹劾之事。)。阊阖门前御道东有左卫府(左卫府:官署名。北魏沿袭晋制,设有左卫、右卫将军。),府南有司徒府(司徒:官名,三公之一,掌教化。)。司徒府南有国子学(国子学:封建王朝设立的*高学府。),堂内有孔丘像,颜渊问仁、子路问政在侧(颜渊问仁、子路问政:颜渊,又名颜回,与子路都是孔子弟子。颜渊问仁故事见于《论语?颜渊篇》,子路问政见《论语?子路篇》。这里是指国子学堂里的壁画。)。国子学南有宗正寺(宗正寺:官署名。宗正,掌管皇室宗族事务的官,其官署称宗正寺。),寺南有太庙(太庙:皇帝的祖庙。),庙南有护军府(护军府:官署名。北魏设有中护军,掌军职的选用。),府南有衣冠里。御道西有右卫府(右卫府:右卫将军的官署。),府南有太尉府(太尉府:元《河南志》作太府寺,太府寺是掌财物库藏的官署。此处“太尉府”可能是“太府寺”之误。),府南有将作曹(将作曹:掌修治宫室、宗庙、陵园等土木工程的官署。),曹南有九级府,府南有太社(太社:古代天子祭祀土神、谷神的场所。),社南有凌阴里,即四朝时藏冰处也(四朝:指晋朝武帝、惠帝、怀帝、愍帝四代。)。中有九层浮图一所(浮图:佛塔。),架木为之,举高九十丈。上有金刹(刹(chà姹):梵文Laks at 的省音译。佛塔顶部的装饰,即相轮,或称刹柱。),复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去京师百里(京师:京城,此指洛阳。),已遥见之。初,掘基至黄泉下(黄泉:地下的泉水,此指地下深处。),得金像三十躯(金像:铜铸佛像。躯:这里用作佛像单位名。),太后以为信法之征,是以营建过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