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一、陈策楼上抒壮志

湖北省黄冈县位于长江中游北岸,大别山南麓。在距离县城50里的地方,长江支流的巴河西岸,有个陈策楼村。陈策楼村背靠烽火山,毗邻黄浠公路;烽火山上青松挺拔,杉树翠绿,状如马鞍。陈策楼村风景秀丽,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陈策楼村70余户人家,村民都姓陈。陈策楼原叫陈宅楼,是陈氏家族的宗祠,矗立在村子中央,为一幢土木结构的三层楼房,村庄以此楼得名。

1896年1月4日,陈潭秋出生在陈策楼村。他的祖父名畴,字寿田,曾经在清朝乙亥年,也是1875年,参加乡试,成绩不俗,榜上有名,考中湖北举人第六名。在还以科举制度招揽人才的清朝末年,考中举人意味着取得了做官的资格,陈潭秋的祖父本来也有机会去做官,但他情耿直,为人正派,看不惯那些贪官污吏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的行为,不愿意与他们同流合污,所以,下决心不做官,只是在乡里教蒙馆,当起了一名教书先生。祖父生前用教书得来的薪俸买了30多亩水田,把整个家庭带入到小康。

陈潭秋的父亲名厚怙,号受之,字子瞻;守田躬耕,一生克勤克俭,因家里人口多,劳动力少,晚年多病,加之税赋多如牛毛,人不敷出,家道中落,但还有能力供陈潭秋上新式小学,并到武入省立一中;到他和八弟陈荫林大学毕业时,家中田地已所剩无几了。陈潭秋的母亲龚莲馨,是个农村妇女,勤劳善良,终日劳作,操持家务,尽管家境每况愈下,却乐善好施,逢年过节,邻里乡亲有缺衣少食者,都给予资助。陈潭秋兄妹10人,八男二女,他排行第七。

陈潭秋,名澄,号潭秋,字幼先。年幼时,父亲教他识字,培养了他勤奋好学的陈潭秋聪明伶俐,获得了乡亲们的称赞。

陈家自陈潭秋的祖辈起,深明知书达理的重要,家庭虽陷艰难,却有“穷不废读”的共同信念。陈潭秋的父亲常说,产可破而书不可不读。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陈潭秋兄弟多人都入学读,是陈潭秋和八弟陈荫林,都是在家道中落、濒于破产的情况下坚持读到大学毕业的。

陈潭秋从小聪明智慧,有过人的胆量,富有正义感。有中午,当地一个财主要强拔一个穷老汉在荒山坡上种的菜。老汉苦苦哀求,村里人也赶来说情,固执的地主老财谁的话也不听,执意要拔。老汉说:“我起早摸黑,开荒种地,种这点儿菜,还要精心培育,施肥浇水,这些菜长起来可不容易,我是靠它养家糊口的。”地主老财不讲理地说:“这山是我家的。”在一旁观看的陈潭秋十分同情种菜的老汉,他沉思了一会儿,从人群中站出来问地主老财:“这荒山怎么会是你家的?难道你会堆山?”财主不明里,回答说:“我爸爸在世的时候,这山是我家的。”陈潭一步追问:“那么,这山是你爸爸堆起来的?好吧,我们把你爸爸的坟墓挖开,叫他给我们再堆一座山看看。”

一帮孩子们都乐开了,村民们也都吆喝着说:“走啊,去挖坟!”有的人兴趣盎然,举起锄头做出真要去挖的样子。陈潭秋说:“他不拔菜,我们不去挖坟!”财主害怕人们真的去挖他家的祖坟,只得灰溜溜地走了。孩子们高兴地把陈潭秋抬起来打转转,高声呼喊:“我们胜利了!”站在一旁的乡亲们都夸赞说:“这孩子真聪明,有胆识。”

少年时期的陈潭秋,在兄弟姐妹中,钦佩的是他的五哥陈树三,树三也喜欢陈潭秋这个弟弟。正因为如此,陈潭秋受到五哥的影响比较深。

陈树三自幼在武昌上学,在湖北工业学校读书期间,受到民主主义思想的熏陶,参加了当时湖北的组织——会,是同盟会会员,参加过辛亥,曾在南京临时陆军部任职,1911年在南京被军阀枪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