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朋友约我写这本小书,写写印石和印章的事情。结集其间的,当然应该是一些从不同侧面观赏印石和印章风景的文字。
     可惜依然绕不过"万事起头难"。因为既然是着意于对印章文化的面面观,开篇之初就总不能不先说说印章的来历,特别是还想用较短的篇幅,就把它大抵交待过去。于是陷入了惧怕很难生动起来的惶恐,心想可能还难以摆脱不带上点儿引经据典的"学究气"。
     可是不然又怎么办,几千年的印章史,能是轻轻易易就交待明白?看来也只能是作者尽量避免枯燥乏味,读者尽量谅解,这的确有一定的难度。让两个"尽量"的合力,一起冲淡这种"出师不利"的艰难境地。
     印章的世界
     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日本、韩国等"汉文化圈"国家的生活中,印章之作为一种信用凭证物,迄今还有不少的实际用场。制作印章的篆刻之作为一门独特的古老艺术,迄今也还在生生不息地延续着、发展着。
     比如你到银行开一个账户,立一个存折,那存折就有"凭密码支取"或"凭印鉴支取"。你到邮局去领取汇款或挂号邮件,那领取通知单上也有让你"签名盖印"的项目。例如,我受韩国外交部邀请,到汉城大学、梨花女子大学等高校讲学三个月。彼邦待遇优厚,我想把所得存入银行,便是因为临行没带印章,而没有印章就不能开户。
     印章由篆刻而成,篆刻这门熔书法、章法、刀法于一炉,在方寸之地营造气象万千的奇特艺术,在我国、日本、韩国等"汉文化圈"国家,也同样还在长兴不衰,甚至更有新的发展。
     如今,印章材料大都是选用寿山石、青田石、巴林石、昌化石,寿山的田黄石、昌化和巴林的鸡血石,佳者往往以若干万元一方计。出色的篆刻与瑰丽多彩的天然美石结合,巧夺天工的印钮雕刻和薄意浮雕艺术与千姿百态的天然美石结合,还有那些刻于印章侧面的闪烁着另一种书法美和文学美的"边款",莫不给人们提供着无比广阔的艺术享受空间。
     谁都可以视自己的经济实力选购印石,给自己的居亭和书房篆刻几方斋馆印;你若是写字作画或对篆刻的爱好有加,还可以给自己刻几方字号印、押字印、生肖印,也可作书法和画的引首或压角的印;收藏文物和喜欢藏书的人,不能没有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