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原文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嬉,人语之日:“若令月中无物,当*明耶?”徐曰:“不然,譬如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东汉人孔融被捕后,朝廷内外都很惊慌惧怕。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孩子仍旧玩琢钉游戏,一点没有惊慌的样子。孔融对前来逮捕他的使者说:“希望我的罪过只由我一个人承担,两个儿子可以得到保全吗?”儿子从容地对孔融说:“大人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能有完整的鸟蛋吗?”不久,他们也被收监了。 原文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一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西晋时,有个小孩子的父亲病了,小孩向人乞求药物。药店主人问是什么病,他回答说:“疟疾。”店主问:“尊大人是具有美好品德的君子,为什么会是疟疾?”小儿回答说:“使君子生病,所以叫做疟。”(“疟”与“虐”同音,所以这样调侃。) 原文 中朝小儿父病,行乞药。主人问病,曰:“患疟也。”主人曰:“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疟?”答日:“来病君子,所以为疟。” 东晋时,庾亮曾经有一次到佛寺中去,见到一尊卧佛,便说:“这位佛忙于普渡众生,工作太累了。” 原文 庾公尝人佛图,见卧佛,日:“此子疲于津梁。” 东晋时,庾法畅拜访太尉庾亮,手上拿着的麈尾极好。庾亮说:“这麈尾极好,怎么能够还在你手中?”法畅说:“廉洁的人不会向我索求,贪婪的人,我不会给他,所以能保留在我手中。” 原文 庾法畅从庾太尉,握麈尾至佳。公日:“此至佳,那得在?”畅曰:“廉者不求,贪者不与,故得在耳。” 晋武帝每次给山涛的赏赐总是很少,太傅谢安就这件事询问子弟。车骑将军谢玄回答说:“这是因他要求得不多,所以使赏者没想起来赏他太少。” 原文 晋武帝每饷山涛,恒少。谢太傅以问子弟。车骑答曰:“当由欲者不多,而使与者忘少。” 东晋简文帝司马昱驾崩,当时孝武帝(简文帝之子司马曜)才十多岁,他呆呆地站在那里,直到天黑也没大哭。身边的人们进言说:“按照常规应该大哭。”孝武帝说:“悲哀来了就哭,有什么常规不常规的?” 原文 简文崩,孝武年十余岁,立,至暝不临。左右启:“依常应临。”帝日:“哀至则哭,何常之有?” 东晋太傅谢安问子侄们:“子弟跟自己什么关系呢,却总希望他们出类拔萃?”大家都没有吱声。车骑将军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要使它生长于自家阶前庭院中而已!” 原文 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 晋孝武帝将要讲授《孝经》,谢安、谢石兄弟与众人先在自己家里进行讲习。车武子(车胤)遇到了疑难问题,却不好意思问谢安,就对袁羊说:“如果不问的话,则不懂书中的深刻道理;如果问得多的话,又怕太麻烦二位谢公。”袁羊说:“他们一定不会嫌麻烦的。”车武子说:“你怎么知道他们的想法?”袁羊说:“你什么时候见过明亮的镜子因照得太多而疲倦,清澈的河水因和风的吹拂而害怕?” 原文 孝武将讲《孝经》,谢公兄弟与诸人私庭讲习。车武子难苦问谢,谓袁羊曰:“不问则德音有遗,多问则重劳二谢。”袁日:“必无此嫌。”车曰:“何以知尔?”袁曰:“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惮于惠风?” 东晋人范宁任豫章太守时,民俗四月八日拜迎佛像,写有疏文,书于板上。僧人疑惑不解,要求为此作答。有位坐在末位的小和尚说:“世尊不作声,便是许可了。”僧众都同意他的解释。 原文 范宁作豫章,八日请佛有板,众僧疑之,或欲作答、有小沙弥在坐末曰:“世尊默然则为许可。”举众从其义。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