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与先祖段祺瑞留学德国有关的几张照片
     2000年夏,我飞到了令人心驰神往的美丽国度――德国。当我在特里尔(马克思家乡)的古罗马城门上极目远眺时,在科布伦茨的威廉大帝巨型纪念碑下尽情冥想时,在波恩(贝多芬家乡)的莱茵河畔悠然徜徉时,当举头仰望将我的视线与灵魂一并带人云端的科隆大教堂时,我的心却时时牵挂着另一个地方,它就是位于科隆以北60公里处的埃森市克虏伯兵工厂,那是我的先祖段祺瑞在110年前(1890年)曾经学习的地方。
     寻根溯源、崇拜祖先似乎是深埋在每个人骨子里的本能,有一天会突然不可抑制地显现出来,我对历史的探究动机就是这几年才变得强烈。2004年底,我冒昧地给克虏伯档案馆的罗尔夫?斯专默博士发了封电子邮件,询问他能否帮助我找到1890年中国留学生在克虏伯兵工厂学习的照片。在翘首企盼了一段时间后,斯专默博士请黑林?穆特博士给我寄来了几张1890年中国留学生的照片。当我看到了先祖段祺瑞身着清军军装的身影时,心情异常激动。我想这些珍贵的照片连他自己都不一定看到过,他更不会想到,百年后他的玄孙女会在遥远的国度寻得他的踪迹。穆特博士还为我介绍了柏林的中国问题专家伊丽莎白?柯斯卡女士,她曾出版过有关1884―1890年德国教官在中国的书,柯斯卡女士在百忙中给我来信,介绍了一些很好有价值的信息。在此我要向三位德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的先祖为何能到德国留学呢?说来话长。先祖段祺瑞是唐太尉段秀实的第38世孙,祖籍为江西鄱阳湖畔的波阳,明末迁至安徽英山(今属湖北),后迁至寿县,后移居六安。段祺瑞于同治四年(1865年3月6日)出生于六安,1870年5岁时,迁至安徽肥西县陶岗村。因日后功成名就,继李鸿章“李合肥”之后,段祺瑞被称为“段合肥”,所以家里人都把安徽合肥作为祖籍。段祺瑞的祖父段佩早年与刘铭传贩过私盐,办过团练,后随刘铭传、张树生、周盛波、唐殿奎、吴长庆等所属的团练编人李鸿章的淮军,官至淮军统领。1872年,7岁的段祺瑞随祖父段佩在江苏宿迁兵营里读私塾。1879年14岁时,其祖父去世,家道中落。1881年,16岁的段祺瑞怀揣仅有的一块银元从合肥出发,数十天徒步两千余里,来到山东威海投奔任军中管带的族叔段从德,做哨书。1882年,其父段从文到威海看望他,返乡时,在离家只有二三十里的地方,被同行的两人害死,盘缠及为段祺瑞置办的结婚物品都被抢光,段祺瑞请假奔丧却未获批准。时隔8个月,其母因靠前悲伤而去世,抛下了12岁的大妹段启英,10岁的二弟段启辅(碧清),9岁的小弟段启勋(子猷)。连遭失去祖父、父母的变故,抚养弟妹的重担落在他的肩上,18岁的段祺瑞性格变得异常坚毅、顽强和冷峻,并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他除了抚育培养过自己的弟妹、子女,还有妻弟吴光新(日本士官学校毕业,曾任陆军总长)、侄子段宏纲,还资助过吴清源等许多位棋手和学生。
     1883年10月,法军炮击锦江清军驻地,“中法战争”爆发,国家急需培养更多现代化军事人才。1885年(光绪十一年),淮军首领、北洋大臣李鸿章接受淮军将领周盛波、周盛传的建议,奏请清廷并获准在天津创办中国所陆军军官学校――天津武备学堂。是年,段祺瑞在山东驻地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其中的炮科,成为100名首期学员中的一员。学堂聘用德国人为教习,学习天文、舆地、格致、测算、算化诸学,炮台、营垒诸法,演习马队、部队、炮军、行军、布阵、分合、攻守诸式,并兼习经史文义等课程。段祺瑞考试成绩总是“优”。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