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朱棣打南京城大获全胜,明天就要带着兵进城,到时候天下就是他的了。 
就在今天晚上,南京城里有一个饭局,有几个人凑到一起吃饭,他们不是在饭馆里面吃饭,而是在翰林院编修吴溥的家里吃饭。 
来吃饭的是什么人呢?一位叫解缙,一位叫胡广,一位叫王艮。 
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出了名的神童,其中就有解缙。我们在单口相声里经常提到的解学士、解缙赶考、解缙闹店、解学士对诗等段子,说的就是这个解缙的故事。解缙这个人很聪明,文化水平也很高,朱元璋活着的时候也很器重他。但是解缙有点儿小问题,那就是太聪明了,经常不过脑子地说一些不合时宜的话,导致朱元璋很头疼。后来朱元璋只好请家长,把解缙爸爸叫进宫里,说你把你儿子带回去吧,这孩子“大器晚成,若以尔子归,益令进,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 
饭桌上还有一个人叫胡广,他是庚辰科的进士,赶考的时候是第一甲第一名的状元。挨着胡广坐的那个人姓王名艮,字敬止,是庚辰科的榜眼。王艮这个榜眼当得有点冤,因为按当时考试的卷面成绩来说,王艮的水平最高,应该是状元,但是王艮长得不太好看,殿试的时候,建文帝一看王艮这脸,就觉得这个人的颜值有问题,让这样的人进朝当官,大家该说大明朝没人了,怎么能让长成这样的人当状元?挨着王艮进来殿试的人就是胡广,胡广长得白白净净漂漂亮亮的,很投建文帝的眼缘。建文帝立刻拍板,得了,让胡广当第一名的状元,王艮来当第二名的榜眼吧,就这么硬生生地把状元和榜眼两人调个过儿,王艮和胡广二人就是这么一种关系。 
大家一起吃饭聊天,聊什么呢?国家大事。因为现在正是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咱们几个人坐在这儿,喝酒聊天烤串儿,说这说那的,明天天一亮,四殿下燕王朱棣就进南京了,摆在咱们面前的就两条道,要么归乡,要么就是死路一条。咱们几个人都是侍奉建文帝的,都是他的臣子,从这个角度来说,燕王朱棣是逆贼,怎么办?好家伙,一个解缙,一个胡广,俩人激昂慷慨,说到根儿上,一句话,就是宁死都不投降。燕王朱棣是反贼,咱们得食君之禄,报王之恩,建文帝待咱们天高地厚,咱们可不能对不起皇上,咱们得以身殉国,咱们怎么死呢?两个人还想了各种方法去死。解缙和胡广那拍胸脯拍得是咣咣山响。胡广说,我得怎么死怎么死,解缙也说,我得死得多漂亮,唯有一死才能报答君王。 
桌上吃饭的除了吴溥之外,还有一个王艮。这王艮,从坐那儿吃饭开始就一直哭,历史上留下来的记载也说,王艮就是默默地流眼泪,没有说什么话,人家解缙和胡广为了尽忠心,都快动菜刀了。一顿饭能吃多长时间呢?终归有散局的时候,散了,大家就各自回家了。 
胡广和王艮跟吴溥是邻居。饭局散了,吴家人得收拾收拾饭桌,吴溥的儿子跟父亲说:“胡叔能死,是大佳事。”吴溥的儿子认为,胡广要是能死,这是一件大好的事情,忠君报国,万古流芳。结果他爸爸吴溥听完乐了,说,儿子,你还是单纯并且善良,我跟你的看法不一样。儿子问,怎么会不一样?你看刚才人家胡叔起誓,顺嘴流白沫,拍胸脯咣咣响,肋骨都快砸折了,怎么不是好事儿呢?他爸爸就说,就算是死,也得是王艮死。 
吴溥父子俩正聊天呢,他们家隔壁那个院里就传来了胡广的声音。就听胡叔叔说:“外喧甚?谨视豚。”这是文言记载下来的句子,我估计当时口语不这么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胡广嘱咐自己的家里人:“外边太闹腾了,你们都留点儿神,别把咱家那猪丢了。”听到这话,吴家爷俩也乐了,吴溥对儿子说,你看,都到这会儿了,他还担心他们家的猪丢了,你说他能死吗?这跟孝庄皇后劝降洪承畴的典故很像,孝庄皇后打算去劝降洪承畴,先派了几个人暗中观察洪承畴,这几个人回来后说,这个洪承畴死不了,为什么呢?他跟那儿坐着,房上掉下来一块土,土掉到衣服上,洪承畴就用手拍下去,一件衣服他都这么在乎,他会不在乎自己的命吗?所以他死不了。胡广也是如此。 
而就在胡广嘱咐家人看好自家的猪的时候,王艮回到家服毒自尽了。 
死之前,王艮跟自己的媳妇说:“食人之禄者,死人之事,吾不可复生矣。”他吃了皇上家的俸禄,拿了人家的工资,所以必须对人家负责,他不打算再活了。按说,王艮应该是对建文帝有些怨恨的,为什么呢?天下秀才进京赶考,我王艮是状元,第一甲第一名,真刀实枪凭着能耐参加殿试的,结果皇上就因为我长得不好看,把我的第一名改成第二名了,还有公平可说吗?但是王艮用死去表达他对建文帝的这份尊敬,建文君你因为相貌而轻视我,但我不会因为你的权力,不会因为你的这些错误而辜负国家,我以死来报答天子。所以到今天,一提到王艮,好多人都说,那是真英雄。 
那么起誓的那两位呢?解缙从饭局回到家之后,就开始收拾东西了,他收拾东西干吗呢?去拜见明天就要进京的朱棣,投降于他。关于解缙投降这件事儿,史书用了三个字记录解缙当时的状态,哪三个字呢?缙驰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