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处处高姿态,只会招致别人的嫉妒 这个世界往往有两种强势的人,一种是站在高处,等着别人来仰视自己的人,一种是时刻处在低位,隐藏实力、明哲保身的人,站在高处的人总有**会被人拉下来,身处低位的人却总是游刃有余,能够长久地生存下去。同样都是强者,但是不同的姿态往往决定了不同的命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在于每个人都具有嫉妒心。 俗语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一棵树如果高于其他树木,那么就容易被风吹折;泥土堆高于河岸,就必定被水冲刷;一个人如果表现过于出众,那么必定会被人打压和排挤。做人如果自命不凡、行事高调,那么往往很容易遭到别人的攻击,而且越是高姿态的人越是容易成为别人攻击的目标和对象。 薛道衡是隋唐时期**的才子,他13岁时便能很流利地背出《左传》,被人成为天才,所以很早就官拜国史侍郎。隋炀帝登基后,听闻薛道衡的天才名声,非常迫切地想一睹其文采之风,于是下诏召他进宫面圣,*故意考验一下对方,于是命他现场作文一篇。薛道衡平时自视甚高,满心以为皇帝对自己的才学非常赞赏,于是挥笔就写下《高祖颂》,结果隋炀帝看完之后却表现了一些不满,对众人说:“这只是文辞漂亮而已。” 其实薛道衡犯了两个错误,**个就是不应该在新皇帝面前,过分赞扬隋高祖的功绩和能力,第二,不应该在喜欢表现自己的炀帝面前锋芒毕露。薛道衡不知人情世故,一味高调表现自我,这给隋炀帝造成了很不好的印象。 有一次,炀帝和大臣聊天,无意间夸口说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至于天下的那些什么文人志士,都不过是一些无病呻吟的小人物而已,大臣们听了连连点头,不过之后他们便利用皇帝的自大心理大做文章。几个人在皇帝面前进谗言,说薛道衡仗着有几分才气,常常不听训示,*是藐视所有的读书人,认为没人比得上他,甚至不把皇上放在眼里。炀帝听到这番言语后非常生气,联想起上回的《高祖颂》,他怒火中烧,于是草草下令将薛道衡处以绞刑。 其实薛道衡并没有犯下什么滔天大罪,他*大的错误就是平日太过自负,太喜欢表现自己,这种高姿态刺激和威胁到了别人,以至于得罪了炀帝和大臣们,*终招来了杀身之祸。所以做人还是应该保持低调,无论自己是否真有真才实学,都要懂得隐藏自己的锋芒,都要懂得降低姿态,要用低姿态来同别人打交道,把自己放在高位之上,那么只会招来嫉妒,被人狠狠排挤。 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需要依靠良好的自我表现来吸引他人眼球的年代,这是一个需要搏命上位谋求发展机会的年代,所以每个人都希望高调地展示自我,都希望用一种高姿态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但事实上一个人的价值和能力并不是依靠外在的锋芒来展示的,山不显露自己的高度,不影响它的高耸云端;海不炫耀自己的深度,不影响它的容纳百川;大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但是谁都不能取代它作为万物之主的地位。 欧洲的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小实验,他们将两只猴子关在一起,然后每次给其中一只猴子吃黄瓜,然后喂另一只猴子吃香蕉,吃香蕉的猴子每次都吃得津津有味。结果导致吃黄瓜的猴子产生了很强的嫉妒心理,每次都攻击那只吃香蕉的猴子。而当两只猴子都吃黄瓜时,彼此也就相安无事了,这就是动物之间的嫉妒心理。而人作为灵长类动物,作为万物中*智慧的物种,嫉妒心实际上往往要重得多。人类在名利权势的争斗中,实际上*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忍受不了他人的高姿态。 高姿态实际上是一种虚荣心或者心理膨胀效应下的产物,我们渴望得到被人的尊重,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渴望自己的价值被展示出来,所以会选择用高姿态的方法来压倒别人,选择用居高临下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可是每个人都会有虚荣心,每个人都会有自我保护意识,你的高姿态实际上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你的高调容易让人觉得卑微,正因为如此,大家会想办法打击你的气势,以获得新的人际平衡。 正因为如此,每个人都应该沉住气,应该努力让自己变得*低调一些,高调的表现往往只是图一时之快,只是为了满足一时的虚荣心,但是对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是没有任何帮助和好处的。一个人只有表现得越低调,你的能力才越经得起考验,比如丰实的稻穗往往低垂,它在低俯间具有充实的美;低俯的草,则往往*能经受风霜的考验,这就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俗话说:“佛争一炉香,人争一口气。”这个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每个人都想着如何能够出人头地,都想着技压一筹,成为人上之人,所以不免要高调行事,不免要高调做人。可是越是高调反而越是容易成为他人攻击的对象,越是强势越容易被人排挤。东晋道教学者葛洪说:“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那些总是摆出一副高姿态的人往往会被大家嫉妒和排斥。 一个人如果拥有过人的能力,拥有高于常人的智慧、地位、财富和名声,这些都是很好的竞争优势,但是如果不能善用这些优势,那么优势*终很可能会成为劣势。所以做人还是应该低调一些,要懂得隐藏自己的锋芒,要懂得保持低姿态,哪怕你站的比别人要高,也要尽量站在和别人一样的位置上来看待问题,只有这样才会让其他人放下防备之心,才能够为自己赢得*多的生存空间。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