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今天能读到唐诗,你知有多幸运吗 一 距离今天大约四百年前,大明朝天启年间,魏忠贤公公正权势熏天的时候。 在浙江海盐县,有一位老人默默脱下了官袍,整齐叠好。这是一件绣着精致白鹇鸟的青袍,代表着他是五品官员。 外面有人喊:“胡大人,您怎么还不出来?我们等着接您去德州上任呢。” “上任?”老先生淡淡一笑,自言自语,“再见了,官场!对于你,我早已厌倦。…我要回到家乡,用剩余的岁月,去完成一件更重要的事—— “编一部最全的唐诗集,不要再有遗漏,不要再有散佚,让后世子孙都能读到它!” 让我们记住这位老先生的名字——胡震亨。 现在人可能很难理解,不就是编本唐诗的集子,很难吗?用得着这么发狠吗?事实是,在那个年代,真的好难。那时可没有这么多出版社、印刷厂、图书馆,没有这么多搜索引擎。你要查找一首诗,就要翻无数的书,说不定还要跋涉千山万水去抄,也不一定能抄到。 如果老胡偷懒,不编这本唐诗集,会怎么样?答案是:后果很严重。 那时候,唐诗正以今天物种灭绝般的速度在失传。据胡震亨估算,到他所处的年代,唐诗已经至少失传了一半。 你也许以为:诗怎么会失传呢?只要诗人够棒,写得够好,就会口口相传留下来。 愿望很美好,但要真是这样就好了。 先问一个好像不太严谨的问题:在所有唐诗里,不错的是哪一首?可能有不少人会回答:《春江花月夜》。所谓“孤篇压全唐”嘛。那么它的作者是谁?不少读者也能答上:张若虚。 这位张先生写出了这么牛的作品,一定是个大名人了?没错,他当时就被人尊称为“吴中四士”之一。要是拿武侠小说打比方,张先生的江湖地位就算不如明教“四大护教法王”,也差不多够“五散人”的级别了。 然而,这么了不起的一位先生,到今天留下来了多少诗呢?一百首?八十首?答案令人震惊——只有两首。 由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宋代人在编一本乐府诗集时,收录了张若虚的这首诗,让它得以流传下来。不然,我们压根不会知道这首诗。 此外,唐代的五言绝句里哪一首不错?有很多人会脱口而出:《登鹳雀楼》,就是每个人小时候都背过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般认为,它的作者是王之涣。 这个大诗人有多少诗留了下来?答案触目惊心,只有六首。 一千多年里,也不知道有多少“白日依山尽”“海上明月共潮生”湮灭失传。 二 王之涣、张若虚同学的遭遇,并不是偶然的。 李白有多少诗留了下来?最惨的说法是:大概十分之一。这个伟大的天才写了一辈子诗,总数估计有五千到一万首,也许十之八九我们永远见不到了。 李白去世前整理了毕生稿件,郑重托付给了族叔李阳冰,请他为自己编集子,以便流传后世。李阳冰没有辜负他的期望,用心整理出了《草堂集》十卷,然后……失传了。 再说杜甫。这个同样伟大的诗人,四十岁之前的诗几乎全部失传,而他活了多少岁呢?只有五十八岁。从这个意义上说,可谓大半辈子的诗白写了。 同时期的另一个大腕儿王维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开元年间他写了成百上千首诗,最后十成里留不到一成。 还有“初唐四杰”里坐第一把交椅的王勃,没错,就是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的那个。他的集子艰难地流传了几百年,终于在明代湮灭。直到明朝都快亡了,人们才从别的图书里找出一些他的诗文,甚至要跑到日本去找一点抄本残卷,攒成集子,让我们感受王勃的风采。 这就好比《金庸全集》全部失传了,你只能跑到六神磊磊的专栏里去找几段金庸原文来过瘾,想想都要哭。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