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在经营中,商人感到有的实物长年放在户外不能经久耐用,有的悬挂起来-也不够显眼,有的不宜直观展示,于是便借用与经营项目密切相关的物像为标记,即形象幌。这种招幌具有一定的直观性,颇能引人注目。在漫长的商品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已逐渐约定俗成,家喻户晓。人们只要见到门前悬挂物就知道该店的经营项目。如见到门前悬挂的一串三角形膏药便知是**店;悬挂酒旗或灯笼的便是酒店。酒旗是*具盛名的幌子。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宋人有酷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著,然酒不售,酒酸。”这可能是*早酒幌的记载。在公元23年,酒幌曾作了帅旗。据说,在宛城东古镇的酒店,刘秀赊“刘记”酒店的幌子为帅旗招募兵卒。刘秀起兵胜利后,封该酒店为“赊酒店”。小说中提到的酒旗也很多。《水浒传》:“三个人转弯抹角,来到周桥之下一个潘家有名的酒店,门前挑出望竿,挂着酒旗,漾在空中飘荡”;“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面写着五个字道:‘三碗不过冈…。 早年重庆的旅馆,无论是繁华市区的宾馆或是乡村的鸡毛店,大多使用灯笼为幌子,这种纸糊成的灯笼,上面写着“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的字样,天刚擦黑,灯笼就亮起来,一来供照明,二来为远道之人指引方向。当孤独的你被无边的黑暗笼罩时,那隐约闪烁的灯笼,会带给你怎样的欣喜!抗战时期,**学者卢冀野到重庆大学任教,向晚投宿在两路口附近的嘉陵宾馆,夜间小贩凄越的叫卖声、床底下老鼠寒率声,扰得他一宿无眠,只有那“鸡鸣早看天”的灯笼给他些许慰藉,熬过了不眠之夜。天亮了,新买的皮鞋只剩下一只,另一只昨晚已喂饱了饥饿的老鼠。 抗战时期,灯笼不仅作酒肆旅馆的招幌,百货业也常使用,每当节日,商家总会挂灯笼以示庆祝,同时也有减价促销活动采用此方法的。七星岗商社大减价,门前挂三个大红灯笼,四个方灯笼,惹得农村老太太长久驻足观看。 抗战时期的灯笼幌还负有特殊使命。1939年,国民政府内迁重庆,长江三峡天堑挡住了日本鬼子进攻的道路,挫败了日本速歼中国的阴谋。恼羞成怒的日本鬼子就对重庆实行惨*人寰的大轰炸。一时间,哀鸿遍野,浮尸千里。为了挫败敌人的阴谋,国民政府规定以红灯笼为警报,灯笼的数量表示危险的级别。距离重庆*近的敌机机场在武汉,当敌机从武汉起飞时,就挂一个红灯笼,快到重庆时,就挂两个红灯笼,当挂上三个红灯笼时,人们就必须进防空洞了。一年多来,重庆人就伴着红灯笼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难怪重庆人条件反射,只要说一句“挂灯笼了”,人人就噤若寒蝉。 世间万物千奇百怪,商家经营的项目,有的还真无法以形象表达,就直截了当地用文字写明经营品种、范围、规模、店主的姓氏,如“和记面庄”,这即文字幌。文字幌是中国传统商业中运用*广泛的一种招幌,是商家广告宣传*主要的手段之一。文字幌也是一种原始的招牌,往往以单字、双字简单标示经营类别,如酒店挂有“酒”字的旗帜;茶馆挂一“茶”字幌子;复杂的文字招牌,可表明籍贯、姓氏、经营品种,如“徽州老胡开文笔墨庄”。商品经济发展后,由于商业竞争激烈,一些店铺易主频繁,但店铺的字号却不一定*改,尤其是一些已经创出牌子的商店,因而姓氏字号逐渐减少。大型的、老资格的店铺*多地采用斋、堂、轩、居之类雅号。民国时期,重庆有以裱褙字画、经营金石书画为主业的店,其招牌为“大风堂”、“四宝斋”;有一家徽州人经营文房四宝的,招牌为“徽州老胡开文笔墨庄”。招牌的形制比较复杂,常见的有竖招、横招、坐招和墙招。竖招是将竖写的木牌、铁牌挂于墙、门、柱上。内容多是自我吹嘘之类,如“义中取利”、“普度众生”之类的表白,句式多整齐押韵,如同对联一般。民国时期的桐君阁药房,店堂里就有一副满金抱柱的竖招,左为“修合虽无人见”,右为“诚心自有天知”。**的街衢市井,也随处可见。“君之薇”火锅店,大门两侧各挂一木牌,左书“闻香下马”,右写“知味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