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章 繁荣之后 四十二年不识兵 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三月二十九,北宋在位时间 长的宋仁宗逝世,入葬永昭陵。 不知多久之后,在永昭陵的墙上,有无名氏题写了一首诗: 农桑不扰岁常登,边将无功吏不能。四十二年如梦觉,春风吹泪过昭陵。 这首诗刻画出了中国帝制 的高峰。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从表面看,他是一个无所作为的皇帝,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加上性格有些优柔寡断,大事自己不做主,而是交给宰执们去处理,为人低调到好像不是一个皇帝。 甚至连他的大臣也诗酒流连、浅斟低唱,不以武功闻名。
    所以诗中说“边将无功吏不能”。
     但就在这碌碌无为中,中国社会繁荣的时代却悄然来临。由于民间受到的干扰 少,经济发达,人们生活舒适,老百姓不用担心自己受穷, 不用担心来自官府的骚扰。而官员们也不用担心自己说错了话而掉头,即便当面和皇帝顶嘴,也不会受到惩罚。仁宗朝由此成了中国古代历 值得怀念的时代之一。
     仁宗死时,整个都城都陷入了巨大的悲伤,男女老幼哭成一片。据当时七岁的邵伯温回忆,当死讯传到西京洛阳,城中军民妇孺,都向着东方号泣,烧纸的烟尘遮住了太阳的光辉。有人从汴京带来消息,说整个京师自发罢市悼念,数日不 ,乞丐小儿都在大内前,边哭边烧纸钱。
    有人在去往四川路过的深山里。竟然看到路边汲水的女人也拿着白纸哭泣。
     这些人之所以痛哭,不仅仅是为了一个人的死亡,而是在怀念一个时代。
     中国皇帝在死后会被追赠一个谥号,表明后世对他的评价,之前“好”皇帝流行的谥号是“文”“武”“明”“章”等。到了宋仁宗,对他心怀感激的大臣们却想上一个 的谥号,以表明他的特殊性,于是提出了“仁”字,所谓“为人君,止于仁”,一个“仁”字,表明了一个时代的宽宏大度。宋仁宗之后,各个朝代才出现了各自的“仁宗”,但 多只是照葫芦画瓢,谥号一致,却缺乏了他的实质:宽容和不干扰民间。
     不仅宋仁宗,整个宋代都是中国历 少有的宽容时代。唐代的太宗纳谏带着很强的装模作样的痕迹,事实上,唐代宫廷和大臣之间内斗频繁,常常要置人于死地。宋代的皇帝却并不是装的,从宋太祖赵匡胤创立帝国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仁慈的基因。
     宋太祖称帝三年后,就曾在太庙寝殿的夹层小间里立了一块碑,每年皇帝祭祀太庙,或者新皇帝登基,都由一个不识字的小宦官带领皇帝入内,对着石碑焚香、拜祭、默诵,将其中的嘱托牢牢记住。直到北宋灭亡,这石碑上的文字才流传了出来。石碑上只有简单的三条文字。
     由于北宋继承了后周柴氏的江山, 条内容是关于柴氏的,要求北宋皇帝不得对柴氏子孙用刑。就算犯了谋逆大罪,也只能赐他自尽,不能公开处刑,也不准株连家属。
     第二条是针对官员和读书人的,要求后代皇帝不得杀士大夫和上书提意见的人。
     第三条表示如果有人违背了前两条,就必然受到老天爷的惩罚。
     宋太祖以身作则,不杀大臣,不杀功臣,不杀谏官,他的作风不仅影响了后代,也影响了宋代的群臣。比如,以军纪严明著称的大将郭进曾经担任西山巡检,负责进攻位于现在山西的地方政权北汉,曾经有人诬告郭进谋反,宋太祖不仅不相信,还把诬告者绑起来交给郭进处理。
     郭进也没有杀这个人,而是留他在军中。直到有一次与北汉作战,郭进把这人叫来,告诉他:这次派你去打仗,如果你打败了,就干脆投降北汉吧;如果打赢了,我上奏皇帝给你加官。这人 感动,誓死力战,得胜而还。
     有宋太祖的榜样在先,北宋的皇帝们大都遵循了祖训,不随便杀人,尽量不干扰民间,这种作风持续了上百年,到宋仁宗时期达到了高峰。
     宋仁宗不仅对大臣和人民仁慈,即便对敌国,同样保持着谦让的作风。仁宗驾崩后,他的死讯传到了辽国,使者报信的一路上,老百姓无不聚在一起哭泣,辽国在位的皇帝是辽道宗,当他听到了消息,也大哭着抓住使者的手感慨说:“四十二年不识兵矣!” 辽国感谢宋仁宗也是有道理的。宋仁宗时代并不是没有发生过战争,甚至有的战争还打得很窝囊。祐五年(公元1038年),这一年,西夏人李元昊自称皇帝,随后双方发生了战争。
     战争的结果却出乎意料,小小的西夏在三川口、好水川和定川寨接连击败宋军取得大捷, 宋仁宗只好议和,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7.2万两、绢15.3万匹、茶3万斤,西夏向宋称臣。宋朝通过赎买的方式让西夏给了个面子。 在宋夏战争时,辽国也趁火打劫,以军事相威胁,希望从北宋获得好处。宋仁宗为了避免打仗,派大臣富弼去谈判,富弼不辱使命,经过谈判,以较优惠的条件达成了和解…… P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