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第一章概述第一节我国养羊业概况1我国发展养羊产业有哪些有利条件?(1)我国养羊业的历史悠久,绵羊、山羊品种资源丰富,羊的数量占世界第一位。我国养羊业,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具有较好的生产技术条件。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羊志》。我国绵羊、山羊遗传资源丰富,其中现有绵羊品种74个,山羊品种70个,这些都为我国现阶段的养羊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2)我国天然草原面积近4亿hm21亩约为667m2,1hm2等于15亩,约占国土面积的40%,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位。面积辽阔的草原为我国养羊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而且近几年,中央实施草原禁牧、草畜平衡、牧草良种补贴、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等政策,有力地保证了草原生态与生产能力的恢复。(3)我国能够为养羊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我国是玉米种植大国,2008—2015年,国内玉米播种面积由488亿亩增长至572亿亩,加上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及饼粕资源,将其用于养羊业潜力巨大。2我国养羊业发展的现状和潜力如何?(1)生产水平稳步提升。羊存栏量、出栏量、羊肉产量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得知,2016年,我国羊存栏量301亿只,出栏量306亿只,羊肉产量4590万吨。(2)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建立。据《中国畜牧兽医年鉴2015》,截至 2014年年底,全国共有种羊场1 730个,其中绵羊种羊场 814个,存栏种羊25020万只;山羊种羊场 916个,存栏种羊8240万只;种公羊站203个,存栏种羊3 320只;重量羊资源保种场 20个、保护区 4个。同时为了加快肉羊遗传改良进程,促进肉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原农业部还制定了《全国肉羊遗传改良计划(2015—2025)》。(3)生产以散养为主,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近几年,饲养方式逐渐由落后、管理粗放向规模化、机械化和智能化方向等实现转变,规模化养殖比重有所增加,但是小规模养殖仍占主体。(4)产业扶持力度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国家对草食畜牧业发展高度重视,产业支持种类、范围不断扩大,例如其在养殖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明确突出“稳粮、优经、扩饲”,而为了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原农业部还制定了《粮改饲工作实施方案》《2017年推进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方案》等方案,而这些与养羊业的发展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5)消费方式呈新特征,消费量逐渐上升。羊肉的消费逐渐由季节性、区域性、节日性消费转变为全年性、全国性、日常性消费。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更加健康,其羊肉本身所具有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等特点,使得羊肉的消费量逐年提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购也逐渐成为羊肉消费的另外一种新特点。(6)进口量及对外依存度保持高位。我国是一个羊肉生产大国、 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据中国海关数据,2010年我国进口羊肉56 968t、 进口额 5 674万美元,2016年我国进口羊肉220 063t、 进口额54 561万美元,较 2010年分别增长 29倍和 25倍。同时我国羊肉对外依存度始终较高。3我国养羊产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1)良种化程度低,生产力水平不高。尽管我国在羊的选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时至今日,我国养羊产业中的良种化程度依然不高。(2)良种繁育体系问题突出。尽管我国在羊的遗传改良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良种繁育体系问题仍旧十分突出。选育和杂交利用工作缺乏有效的规划与指导,种羊场育种硬件条件差,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地方品种的优良特性没有被有效挖掘等。(3)小规模养殖仍占主体,其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以散养为基础的传统畜牧业生产标准不统一,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这种生产方式既给重大疫病防制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高带来巨大隐患,也严重影响着绵、山羊良种技术和动物营养等优选羊生产技术的推广普及。(4)进口羊肉对国内市场有一定的冲击,而且有加剧趋势。由于近几年贸易自由化进程不断提高,国外低价且质优的进口羊肉对我国羊产业也造成了重大影响。4目前我国养羊产业发展的基本策略有哪些?(1)促进绵、山羊遗传资源的利用和遗传改良,加快提高良种化水平。(2)改善饲养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3)建立和建设好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优先达到现代化要求。(4)加强科研工作,将高新技术、科研新成果推广使用。(5)加强草原建设。(6)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用途的绵、山羊品种。(7)完善流通体制和综合服务体系。第二节规模化生态养羊概述1什么是生态养羊?生态养殖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合理利用多种资源,以取得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养殖方式。而所谓的生态养羊就是科学合理利用山场、草原、滩涂草地和林地草场等天然资源,或者运用仿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养殖,投放无公害饲料,目标是生产出无公害绿色羊产品。生态养羊一般要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羊效益的目的。生态养羊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原生态养羊和现代仿生态养羊。原生态养羊是让羊群在自然生态环境中按照自身原有的生长发育规律自然地生长,而不是人为地制造生长环境和用促生长剂让其违反自身原有的生长发育规律快速生长。相对于养殖方式来说,采用集约化、工厂化养殖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养殖空间,在较短的时间内饲养出栏大量的商品羊,以满足市场对羊产品的量的需求,从而获得较高的利益。但由于家畜是生活在人造的环境中,采食添加有促生长剂在内的配合饲料,因此,尽管生长快,产量高,但其产品品质、口感均差。而采用放牧或散养方式并且不喂全价配合饲料的养殖,因为是在自然的生态环境下自然地生长,所以生长慢、产量低,但其产品品质与口感均优于前者养殖方式饲养。现代仿生态养羊是有别于农村一家一户散养和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的一种养殖方式,它既有散养的特点——羊产品品质高、口感好,也有集约化养殖的特点——饲养量大、生长相对较快、经济效益高。2规模化生态养羊有哪些特点?(1)羊群的生活环境是天然山场、草原等,并且合理的养殖可以改善环境。(2)经营规模较大集约化养殖。(3)专业化强,技术含量高。(4)羊产品绿色无公害,品质高,生产效益高。3发展生态养羊有哪些途径?(1)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生态养殖。羔羊过了哺乳期,就可以逐步将其放入山林、草地或高秸秆作物地里,让羊自由采食青草、野菜、草籽。这种放牧的饲养方式好处甚多:一是减少了饲喂量,可以节省大量粮食;二是能有效清除大田害虫和杂草,达到生物除害的功效,减少人们的劳动强度和大田药物的投入;三是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激活免疫调节机制,羊得病少,节约兽药的资金投入;四是能大幅度提高肉、奶的品质。(2)利用活菌制剂发展生态养殖。规模化舍饲生态养殖过程中,可利用活菌制剂,也叫微生物制剂,其中有益菌可在动物肠道内大量繁殖,使病原菌受到抑制而难以生存,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更有积极意义的是,有益菌在肠道内还可产生多种消化酶,从而可以降低粪便中吲哚、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浓度,使氨浓度降低70%以上,起到生物除臭的作用,对改善养殖环境十分有利。(3)农牧结合发展生态养殖。羊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不仅符合畜牧业发展实际,而且也能取得种植业和养殖业协调发展的“双赢”。采取农牧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不仅实现了养殖排泄物的零排放,而且改善了土地的肥力,更重要的是大大改善了养殖的生态条件。羊群在污染少、空气好、隔离条件好的山场里生长,发病率、死亡率明显下降,羊的生产性能也得到提高。4规模化生态养羊的作用与意义有哪些?(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农民增收的需要。农民增收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行动,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为切入点,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循环利用型农业发展,实现家居环境清洁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和资源利用高效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要求养羊要走环保、节约、高效的可持续生态养殖方式。目前,全国上下正在进行精准扶贫攻坚战,而养羊产业成为了发展产业经济,脱贫致富的优选。(2)有利于保持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缓解人畜争粮的矛盾。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因此合理建设和利用草地,通过种植优质饲草养羊,可以有效缓解我国饲粮不足和人畜争粮的矛盾。(3)有利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达程度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畜牧总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二是草食家畜产值在畜牧总产值中的比重。畜牧总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越大,农业越发达。当前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问题是草食家畜的优先发展问题,大力发展草牧业正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4)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牧草生态适应性广,生命力顽强,枝叶繁茂,根系发达,有些牧草的根茎能覆盖地面,可以减少雨水冲刷、风沙和风蚀,防止水土流失和沙尘暴,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5)有利于改变季节性畜牧业,提高养羊业的集约化水平。受传统养羊业全年草地放牧的方式和天然草原季节性生产的影响,养羊仍然呈现“夏饱、秋肥、冬瘦、秋乏”的季节性波动现象。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通过种植饲草,建立饲草生产体系,进行集约化生产,从而保护草牧业生态、高产、优质、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