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一、千金难买少年穷
     1972年夏天,我出生于湖北省孝感市杨店镇凤集乡的一个小村庄的农民家庭。我的父亲是民办教师,母亲是农民,我在家排行老二。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父母务农非常辛劳。父亲本来是一介书生,多才多艺,会唱歌唱戏、会拉二胡、会书法、会画画、还会写文章,但他只是一个民办教师,工资微薄。为了抚养我们兄妹三人,他也耕田种地,包揽了很多农活,还经常盼望发一点小财。
     在20世纪70年代末农村执行“包产到户”的那段日子,父母每天起早贪黑,披星戴月,扯秧割稻,砍柴担粪,父亲疲惫、无奈的表情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母亲更是任劳任怨,是一位典型的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
     小时候的我常常抱怨老天爷真是不长眼睛,太不公平了。同样都是爷爷的孙子,为什么堂哥、堂姐可以住在车水马龙、交通便利的大城市——武汉:而我则是住在一穷二白、整天要我于农活的农村?为什么城里的楼房那么干净,道路那么宽敞,还有那么漂亮的公共汽车坐;而我只能住在村子里的土砖瓦房,走的是泥巴路?为什么城里的堂哥、堂姐们每天可以吃水果、吃肉,而我每天就只能吃腌菜和白粥?
     父亲兄妹三人,我大伯在武汉读了师范学校,工作几年后因为表现出色留校任教,后来成为国家干部:我姑妈随嫁姑父也到了武汉:而我的父亲,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只读到了初中,留在了农村。也就是我重要的亲戚几乎全部生活在武汉,包括我妈妈这边的亲戚,例如舅舅等。武汉在我的童年时代,象征着现代、繁华、舒适与优越。
     那时候的父母,似乎整天都有忙不完的农活、叹不完的气、吵不完的架,以及愁不完的学费钱。
     青少年时期从心底深处燃起熊熊的不平烈火,刺激了我的自强与自尊。我下定决心,有朝一日我一定也要搬到繁华的大城市,摆脱农村的贫困生活,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如果没有这些亲戚,我可能不会有那么强烈的“跳农门”的动力.。
     后来随着我慢慢长大,这把烈火非但没有熄灭,反而烧得更旺,尤其听到爷爷告诫我“农村的孩子要靠读书翻身,这决定了你是穿草鞋还是穿皮鞋”,这一句话更是助燃我奋发向上的火把。我咬紧牙根、挥汗苦读,再怎么辛苦也要坚持,要考取大学。
     皇天不负苦心人,穿草鞋和穿皮鞋的区别一直激励着我,我一路考取重点初中、重点高中,我成了我们村庄的第一个考取重点大学的本科生。
     同年,远在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部队里当兵的哥哥也考取了北京的一所军校,这给父母带来了莫大的荣耀。真是大喜事啊,我们家在村庄里放了两天的电影——这是农村庆祝家里孩子考取大学的一种方式。
     1994年,我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现已归并到武汉大学)。
     在大学期间,我勤工俭学,曾经同时做过三份家教,以减轻父母为我供学的压力并为自己赚取生活费,我甚至还摆过摊,做过一些小买卖,都是想多赚一点钱。
     同时我爱好阅读,是学校图书馆的常客。西方心理学、哲学、人物传记等是我阅览的主要方向。例如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拿破仑.希尔的((思考致富》,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等书,受书中观点启迪,我心里埋下了一颗想要成就大事业的种子。我很崇尚西方的孤胆英雄,对自由的渴望、对个人奋斗的向往,使我身上具备了很强的理想主义色彩。
     大学期间,我经常在校报上发表一些豆腐块文章,被校团委推荐当选为校学生会副主席。当年正轮到我们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生会做湖北省学联执行主席,要委派一个学生会重要干部到湖北团省委省学联办公室去坐班任职,每月还有近200元的“工资”。在1993年,这200元的工资算很丰厚的啦。
     我和湖北团省委书记在同一楼层办公,经常同团省委学校部干部一起到武汉各高校开会、视察,我记得我还曾经以湖北省学联主席的身份作为嘉宾出席了武汉大学百年校庆(1993年)。各大学校接待规格非常高,一年结束后我还被评为全国优秀学生干部,这个十足的“虚职”一度让我飘飘然,我在学校成为很多学子羡慕的“天之骄子”。不过,也正因为那段时间的体验,我发觉我自己并不适合在“官场”发展。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这是当年非常流行的一句俗语。随着1992年春天同志的南方谈话,拉开南方经济建设的序幕,南下淘金成为潮流。
     1994年那年春节,我大学还没有毕业就南下广州找到了工作。当时,有三个国营单位对我抛出橄榄枝,我都没有接受,而是选择了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在番禺的珠宝首饰厂工作。这些国营单位招募我并不是让我从事技术工作,而都是一些文秘与行政工作,作为储备干部培养,其实算是很有前途的了。
     作出这样的选择,原因很简单,这家珠宝厂开出的工资是国企的两三倍,当时的我太迫切地想赚取高收入了。
     人才市场在中国大酒店附近交易会内设立,很多招聘单位只有一个或者两个摊位,而菜利珠宝首饰集团是长长的一排摊位(至少10个),还用电视播放其公司介绍的录像带。复试是在中国大酒店副楼进行,面试官们都是留学归来的年轻的香港人,西装革履、气质十足,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能够被这家上市公司录取,我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我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除了我面试、笔试过关了之外,与我在大学做过学生会干部关系很大,还与常常喜欢发表一些文章有关,与我所学的专业倒没有多大关系。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