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一碗白粥最养人 中国人的早餐,大多是从一碗白粥开始的。白粥,米香四溢,绵绵软软。喝上一碗,元气满满。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喝粥?因为父母从小就喝粥,祖父祖母从小也喝粥,这样的生活习惯,代代延续,遂成传统。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粥,飘荡着家乡的味道,盛满了家人的亲情,承载着祖先的记忆。 相对于中式早餐,西式早餐则要丰富得多。汉堡、三明治、鸡蛋、香肠、蔬菜、水果、牛奶,算是标配。 从营养学的角度看,西式早餐满分,中式早餐不及格。不过,中国人吃西餐,虽然也能饱腹,却总觉得胃里不舒服。尤其是出国之后,头两天吃西餐还挺新鲜,第三天就开始想念中餐了。再过几天,看见方便面都馋。若是想喝一碗热粥,就更是奢望了。而在国内,无论哪家宾馆,早餐必有粥,少则有大米粥、小米粥,多则还有紫米粥、八宝粥、皮蛋粥等。 其实,中国人爱喝粥,与营养学无关。清晨,人体机能刚刚生发,身体比较柔弱,肠胃尚未苏醒,没有能量去消化肉食冰鲜。白粥是中性的,正好调和脾胃。一碗白粥,几样小菜,平常、朴实、温和。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食物是与人的生命状态相匹配的。一种食物,你与它不相匹配,尽管好吃,但你消化不了,就是无缘。就像一个婴儿,母乳是与其最匹配的食物,尽管牛排比母乳更有营养,但婴儿消受不起。中国人讲究天地人相应,什么季节,什么地方,什么体质,吃什么样的食物。,一种食物,你配得上它,就是食物,就是你吃它;你配不上它,就是毒物,就是它吃你。所以,古人不谈营养,而是谈人与食物的关系。 有一位女性朋友,五十多岁就去世了。朋友们都感到惊讶,因为她一直倡导“生机饮食”,即以野生和食品为主。她的早餐食谱是:三明治、鸡蛋、蔬果汁、冰牛奶。为什么要吃生冷食物?因为按照西方营养学理论,不蒸、不煮、不煎,可以优选减少营养流失。其实,她患有红斑狼疮,属于免疫系统疾病。按照中医理论,体质本来就弱,脾胃虚寒,却天天吃如此冰冷的食物,消耗了大量体能。食物虽有营养,身体却撑不住。久而久之,精气就耗竭了。 也许有人说,西方人也爱吃生冷食物,每天一盘一盘地吃蔬菜沙拉,身体不也很好吗?事实上,西方人和中国人的体质不同,饮食习惯也不同。西方人喜欢吃热量高的肉类,并配以胡椒、肉桂等调味品。中国人饮食本来就偏素,如果盲目模仿西方饮食,只讲营养,不讲寒热,只能是“食洋不化”,自作自受。 中国人爱喝热粥,也爱喝热水,以至常常被当成笑话。网上有一个经典段子。女生说:“我感冒了。”男生说:“多喝点热水。”女生说:“我胃疼。”男生说:“多喝点热水。”女生说:“我来大姨妈了。”男生说:“多喝点热水。”女生说:“我们分手吧。”男生说:“不要,我会伤心的。”女生说:“那你就多喝点热水吧!”那么,多喝热水,到底对不对呢? 浙江一位老中医曾立下家规:家人什么都可以吃,就是不允许吃冷饮。为什么?因为胃喜温不喜凉,肾喜暖不喜寒。所以,中医从不说“多喝冰水”,而是说“多喝温开水”。尤其是人到老年,胃肠功能退化,而冷饮则会让退化速度翻倍,从而诱发隐藏的疾病。当然,冷饮不是不能喝,而是要像吃饭一样细嚼慢咽,以减少对消化道的刺激。 记得年幼时,每逢生病,没有胃口,父母总会煮一碗白粥,说:“喝白粥,清清肠胃,病就好了。”如果从营养学的角度解释,人生病时,应该吃大鱼大肉,否则没有营养,怎能有抵抗力?事实上,人躺在病床上,是吃不下东西的。这就是《易经》的“剥卦”。当人饿了一段时间,突然想吃东西了,就变成了“复卦”,一阳来复,生机渐起。此时,脾胃尚虚弱,先喝点米汤,然后开始喝粥,最后再吃米饭,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一开始就吃牛排,哪怕再有营养,也会变成一场灾难。 中医认为,药毒同源。同样一味药,用得对,就是药;用不对,就是毒。一棵寻常的萝卜,可成治病良方;一株贵重的人参,也能致人死命。关键不在药材,而在于怎么用。同样是“饥来食,困来眠”,有人终得无上菩提,有人却活在无间地狱。关键,不在食与眠,而在于心。 据报道,有一位湖南女士进人更年期后,特别痴迷养生之道。有一天,她突发奇想,在家中将20余种水果混合榨汁,简单过滤后,自己输入静脉。输液结束后,皮肤瘙痒,体温上升,不得不住院治疗。医生发现,这位女士全身感染严重,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肝脏、肾脏、心脏等均有不同程度损伤,诊断为多器官功能障碍、脓毒血症,如果不及时救治,随时有可能因大出血、多器官衰竭、休克等危及生命。医院一方面采用床旁血液净化,一方面给予抗感染治疗,同时大量输入凝血因子。经过救治,患者病情逐渐稳定。本来,果汁是营养品,但因放错了地方,就成了“毒药”。 佛经说:“于食知量。”意思是说,什么年龄该吃多少,什么身体该吃什么,心中要有数。每个人体质不同,需要的东西也不同。营养过度,反而折寿。所以,“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