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是云韶院中轻轻袅袅的绝响,是花萼楼头缠缠绵绵的余音;是霓裳羽衣舞过的盛世繁华,是凤尾龙香拨过的丝路花雨…… 由于是必须有音乐相配的文学形式,最初的词牌大都从音乐中演变而来。隋唐盛世,最权威的音乐机构自然是宫廷教坊,因此由教坊曲演变而来的词牌便成了一支庞大的“主力军”。据后人考证,唐代数百支教坊曲中,成为词牌的超过半数,这是一个相当值得关注的数字。 初唐之时,教坊还在专司礼乐的“太常寺”的管辖之下。“太常乐”是祭祀等正式场合使用的音乐,而教坊乐却用于宴饮寻欢,这便是所谓的“雅”与“俗”之对立共生。盛唐时期,宴饮的举行明显增多,唐玄宗自己又是音乐专家,因此,他干脆将教坊独立出来任其自由发展。脱离了太常寺桎梏的教坊越发鼎盛,梨园子弟人数最多的时候超过万人,这真是规模宏大,令人叹为观止。 教坊乐曲磅礴大气,且多西域之音,即使演变成欢场中的佐酒小词,也绝不会本色尽失。虽然曲谱已无从寻觅,我们依旧可以从现存词作中聆听到当年的繁盛。 渔歌子:桃花泛鳜上蓬莱 【前言】《渔歌子》,单调二十七字,四平韵,中间两句三言按照惯例须用对偶,若一次创作多首,默认末句第五字相同,后也有双调五十字者。本是唐朝教坊曲,乃文人模拟出的渔歌,清发舒啸,绵延悠长。由于这个词牌所吟唱的内容与中国的隐逸文化有着极大的干系,却又不同于一般的山水诗、禅意诗,而是偏重于道家的归真思想,因此在文学目前有着十分特殊的位置。 最早见诸史料,也是最负盛名的一首《渔歌子》,来自唐人张志和。其时诗词未有分明界限,词为“诗余”,也笼统地被归于诗的行列,因而,我们在任意一本唐诗全集或选集中都能看见这首词的身影: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鲜艳的颜色,明快的节奏,宛如点染丹青的山水从纸上流泻而出,在天地间肆意漫延。那不惧风波的渔人,隐藏在蓑衣斗笠之下,存在感十分薄弱,却又不容忽视,这样微妙的处理方法实则令人拍案叫绝。 词作者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关于他和他的《渔歌子》,千百年来流传着极为飘逸的传说。 古人常有梦祥妊产之说,大抵有些名头的人物,其母怀孕生产之时都是要做个神异之梦的。虽然不乏附会,但仍旧为世人津津乐道。据说张志和的母亲于妊娠之初,梦见腹上生出枫叶,更有神明遣来灵龟献瑞,因而这个生于开元二十年正月初一的孩子便被命名为“龟龄”。他三岁见书能诵,六岁提笔成章,可谓天资聪颖,不愧是神龟送来的子嗣。 天宝六载,唐玄宗广招贤才,下令凡是有一技之长的人都可以到长安应试,然而在奸相李林甫的操作下,竟无一人中选,谓之“野无遗贤”。十六岁的张龟龄本也落第,却因在道术方面有独特造诣,得到当时还是太子的唐肃宗李亨的赞誉,因而得以游历太学。李亨还亲自为张龟龄更名“志和”,字“子同”。张志和自二十岁太学结业起便待诏翰林,更得了金吾参军的职位,年少得志,颇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意气风发。 之后几年,张志和的仕途一直比较顺利。先是在东宫侍奉,李亨对他极为倚重;后又补了杭州刺史,功绩卓著;就连回家省亲都能顺带帮助地方宫锄奸灭盗,赢得“神张”的美名。在杭州的两年,他结识了诗僧皎然,并与其结为终身挚友。此时此刻,张志和年轻的生命仿若西子湖的潋滟水光。灿烂、静好。 然而,明媚鲜艳终究过不得几时,夭宝十四载,渔阳鼙鼓冲破碧霄,撕裂了叆叇彤云般的繁华。唐玄宗弃京幸蜀,太子李亨转战灵武,次年便在当地即位,是为唐肃宗。其时玄宗并未将全部的权力交予儿子,因而形成了太上皇与皇帝双掌权的局面。肃宗重用太子时期的旧人,张志和常常得以献计献策,为大败安禄山的战役立下了很好功勋,由此被封为大将军,还朝之后又擢升为吏部金紫光禄大夫,官至正三品上。按照常理来说,张志和从少年时期便由李亨提拔,多年来一直在东宫一派,太子即位他又立下汗马功劳,应当从此平步青云才是。然而事实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美好,玄宗与肃宗两个政治集团不断倾轧,使爱好自由和平的张志和感到万分厌倦。未几,他便因贸然劝谏而犯天威,被贬为南浦尉,与此同时,父母又相继辞世,当真是祸不单行。好在他已萌生去意,索性借着守孝的机会脱离官场。虽然唐肃宗后来自悔孟浪,下令赦免张志和的不敬之罪,并赐了两名奴婢供他差使,但他已然浸入了清修玄理的世界,浮云般的富贵非他所愿,宁可泛舟三江五海,也不肯回头。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