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第一章 理念篇:优秀与快乐,可以兼得 家庭教育应该注重什么?看似简单的一个话题,中国的父母却探索了很多年。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部分父母认为孩子吃好、穿好就可以了,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学习是老师管的事情。后来父母们开始重视孩子的学习,期盼养育出优秀的孩子,这自然是有道理的,但往往太过执着于优秀和未来的幸福,以至忽视了孩子当下的幸福,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心理,从而对孩子的性格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造成了情绪、行为问题,甚至形成心理问题乃至严重心理问题,反而阻碍了孩子的优秀和成长,进而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尤其在这个压力大、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另外,如果忽视孩子的感受和心理,就容易发生冲突,破坏亲子关系,造成孩子的不合作甚至逆反。父母即使想去帮助孩子优秀成长,也会被拒绝,这就是“欲速则不达”。 所以,我们需要平衡的家庭教育观,既要重视通常意义上的成长,比如孩子的健康、学习、能力、道德品质、习惯等,又要考虑孩子的感受、心理,从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重视当下的幸福以及性格、情绪、行为等心理方面的成长。这样孩子才能合作,才能可持续、稳健地成长,更有利于获得一生的幸福。 1.父母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去成长 不少父母很重视家庭教育方面的学习,但是面对各种理念却往往无所适从。这些理念好像都有道理,但又好像互相矛盾。以孩子的学习为例,有的说要严格,有的说要宽松;有的提倡放手,有的则提倡多管;有的认为要督促孩子,有的则认为父母不要做监工;有的建议要相信孩子,而有的则说孩子不那么值得信任……可以说,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互相矛盾的理念。 所以,很多父母很困惑:孩子的路要自己走还是需要我们的帮助?给孩子自由,信任孩子,孩子就能自觉吗?孩子的学习、手机、游戏,到底是管还是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尽量满足还是有所?当与孩子有分歧的时候,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有了规则应该坚决执行还是灵活变通、有弹性…… 搞不清这些理念,父母就容易迷茫、不知所措,甚至自相矛盾,也让孩子难以适从。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做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 不合理的管教不如不教 那些看似矛盾的理念,其实都各自有一些道理。这部分是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两面性。 第一面:每个孩子都有自我成长的力量。 这么多年来,我对孩子担心太多,以前一直以为孩子的成长要靠规矩、约定和家长约束,忽视了人性向善、向上的本性,以为孩子靠管才向善、向上。这么多年和孩子较真,对孩子各种担忧,导致孩子逆反,自己焦虑。现在发现当我做对了,亲子关系好了,孩子自然显现出上进、积极的一面,也比以前合作多了。 每个孩子都是上进的,都希望有成就、能进步,希望被肯定和认可,这是人的本性,也是孩子成长的根本动力。有的孩子看起来不思进取、自暴自弃,那是因为他被不断打击,又没有能力克服困难。此时如果父母帮助孩子突破困境,那么孩子的上进心会重新显现。 家庭教育的优选境界就是善于利用孩子自身的能量,激发出孩子向善向上、自立自主、自我实现的潜能,帮助孩子走上自我发展的道路。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放手! 如果只是依靠父母的管教,孩子才能看起来不错,那么一方面父母会很辛苦,另一方面,一旦孩子脱离父母的视线,就容易放纵自己,或者不知道如何走自己的路。 当然,每个孩子的能力特点各不相同,不是都能成长为世俗意义上优秀的人。以学习为例,每个孩子的悟性是有差别的,进入中学之后,有的孩子即使很努力,可能也难以取得优秀的成绩。所以,需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制定适合的目标,只要孩子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取得进步就值得鼓励。放眼一生,不把重点高中、名牌大学作为专享的目标和评判标准,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这样更容易激发出成长的力量。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