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青春期心灵的颤抖 多年以后,来到中央音乐学院读大学的徐小平站在学校演奏厅里,听到耳边响起那段他已经烂熟于心却始终不知道名字的音乐,还是会想起在家乡泰兴镇那个昏暗的夜晚。 那是在1974年的“”时期,刚刚进入青年时代的徐小平在长江边上的泰兴镇彷徨着。八个样板戏、一身绿军装,日复一日地喊口号,徐小平本能地觉得人生不该是这个样子,但也说不清自己想要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只能感受着没来由的苦闷。即便家里有人是镇上的领导,他算是个地方的“小贵族”,能够经常看到报纸了解国家大事;即便凭借着跟表姐学到的拉手风琴的手艺,他成功进入了新组建的泰兴文工团,不用上山下乡—处境看上去比同学们好不少,但从整体上来说,他仍然面对着一种几近沙漠的文化生态。对于徐小平这样有着强烈精神渴求的年轻人来说,这种生活虽不算残酷,却也无法忍受。 在徐小平加入文工团的第一个春天,3月的泰兴乍暖还寒,苦闷的他在晚饭后来到朋友的房间里。一个拉小提琴的高大身影,就着20世纪70年代特有的昏黄灯光,毫无预兆地闯入了他的世界。一并闯人的,还有贝多芬的《G大调小步舞曲》。 已经是有名投资人的徐小平,坐在我对面回忆几十年前的那一刻所受到的精神冲击时,仍然抑制不住激动,动情地描述着深深刻在脑海中的各种细节。“他身材高大,1米85,是个快200斤的大胖子,眯着眼睛,耸着肩膀,伴随着旋律,他身体上的每一块肌肉都在抖动,音乐似乎从他的每一个毛孔中进发而出。”那一刻的震撼太过强烈,徐小平感受到一种靠前的“青春期心灵的颤抖”。他说:“我后来到音乐学院听过无数遍各种版本的《小步舞曲》,这是古典音乐的入门曲之一。但我再也无法感受到那种青春期心灵的颤抖,无法感受到何彬用琴弦阐述的贝多芬的灵魂。” 何彬就是在房间里拉小提琴的高大男人,他当时因为“右派”身份被下放泰兴镇,担任泰兴文工团的指导老师。此前的何彬可是中国音乐界响当当的大人物。他曾是北京新闻电影制片厂乐团民乐队队长,是电影《铁道游击队》主题曲《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的词作者之一,是歌曲《东方红》的词作者之一,也是中国很好的弦乐演奏家。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人物,此时正困居在泰兴镇的一个小屋里,满腔的抱负与愤潢,从琴弦上倾泻而下,柔和的旋律中充溢着巨大的力量。这样一种力量,确实会让徐小平感受到灵魂的颤抖,因为那时的何彬与贝多芬对他来说,已经不只是老师和音乐了,而是渴求太久的一片绿洲。 正是这一晚的震撼,让徐小平找到了慰藉自己灵魂的良药,也让他开始窥见古典音乐的堂奥。之后,他通过各种办法搞到一些黑胶唱片,在家里反反复复地听,感受古典音乐之美。唱片中的很多旋律徐小平都已烂熟于心,但遗憾的是,唱片封面上都是俄文,他一个字都不认识,也就一直不知道这些音乐都叫什么名字。直到若干年后恢复高考,徐小平会就读中央音乐学院,在演奏厅里再次听到那熟悉的旋律时,他问身边的人:“这首曲子叫什么呀?”“这叫《天鹅湖》。”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