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引 言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非正式的学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多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儿女辈的教育。家庭教育是社会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代替的特点与作用”(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1990年)。
一般人根据场所不同将教育分为三部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儿童个性发展则是起源于家庭、显现于学校、成熟于社会。家庭教育是人健康成长的起点。国内外的很多研究证明了家庭教育对于儿童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例如,很多对违法少年的家庭研究表明:不良的家庭环境、家庭气氛,以及不良的父母教育方式和由此导致的不良亲子关系,对少年儿童的不良影响是巨大的。其中,少年的偏差行为就与这种不良的家庭资源有着密切的关系。
研究一
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Sutherland E.H.)发现,凡是出现违法少年的家庭,大多具备以下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条件。
1)家庭成员中有犯罪者,或者行为品德不端者,以及酒精中毒者。
2)父母一方或双方是死亡者、离婚者,或是被遗弃者。
3)父母愚昧无知,或者是知觉上有缺陷者、因病而不能管教子女者。
4)父母态度专横、偏爱过度,或者过分干涉,或者是严厉、放任、嫉妒者,以及家庭居住条件较差并与同住亲友不和者。
5)人种与宗教不同、异或者是养子,以及收容单位收养的孤儿。
6)失业、工资收入低,以及在共同劳动中受经济压迫者。
在这六种类型家庭中,家庭成员,主要是父母或者由于教育低下,或者由于夫妻关系不和,或者教育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孩子生长的家庭环境比较恶劣,因而违法行为更容易发生。虽然萨瑟兰的研究有其局限性,但也由此表明,家庭对少年偏差行为的形成具有特殊意义。
研究二
中国与此相关的研究是由佟新等对北京、上海、石家庄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调查。在所调查的1800多名违法犯罪青少年中,家庭成员亲属中有犯罪记录的是407人,占21.8%,也就是有高于1/5的违法犯罪青少年在其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受到家庭成人的不利影响。
研究三
美国心理学家贝尔斯凯(Belsky J)等通过对众多美国家庭的追踪研究,指出一种生态社会化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是由一系列特定的环境条件决定的,人的行为表现是一种对环境压力和成长经验的适应。据此,他而提出个体由于家庭背景的不同而有着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径,如图0-1所示。
图0-1 不同家庭背景的发展路径
贝尔斯凯的生态社会化理论认为,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家庭,夫妻关系紧张,父母对孩子粗暴、严厉,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也不一致,亲子关系差,孩子在心理发展上有种种问题,如具有高侵略性、缺乏合作精神、焦虑、压抑等;在育上,这样的孩子也比较早熟,性发育早。并且,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在养育自己的下一代时往往重复自己父母的毛病,性行为早,配偶关系不稳定,在养育自己的子女方面,精力投入少。反之,多数中产阶级家庭,生活相对富裕,父母对孩子敏感、负责,孩子与父母关系良好,孩子心理、生理上问题少,偏差行为也比较少,这种家庭的孩子在长大后,性行为晚,配偶关系长期稳定,对自己的子女教育精力投入大,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也比较容。
研究四
美国心理学家劳伯(Loeber,1986)曾综合众多有关少年偏差行为与家庭资源关系的研究,结果发现,在家庭中影响孩子行为的有以下四种因素。
1)人口统计学因素,如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人口的多少等。
2)父母的性格因素,如慈爱或残酷,诚实或奸诈等。
3)父母的管理技巧,如对孩子监控的多少,对孩子活动的参与程度,对孩子约束的严厉程度等。
4)父母的养育心态,如父母对孩子的接受或拒绝等。
其中,父母的养育心态和管理技巧与少年的偏差行为具有直接关系,在幼年和童年时缺乏父母的监护,或者父母对孩子有拒绝心理,少年期的偏差行为发生率就比较高。父母的性格因素与孩子的行为有中度的相关,父母过于残酷,孩子的偏差行为也比较多。而人口统计学因素与少年的偏差行为也有关系,但相关,如美国研究发现贫困家庭和人口过多的大家庭中长大的少年偏差行为也比较多。
研究五
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弗雷德 斯特莱特在宾夕法尼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调查对象是6000名12~18岁的青少年,调查的问题包括对学校的态度、是否服用毒品、是否有性行为、对教堂的态度、精神健康状况和同伴影响等,同时让这些青少年描述自己的家庭关系,让他们从以下四个选项中选一个来回答。
1)我们很亲密。
2)我们有点亲密。
3)我们不亲密。
4)我们根本不亲密。
研究表明,那些认为自己家庭关系不亲密的孩子都报告了下面的现象。
1)大多数时间都不快乐。
2)感觉生活很令人厌烦。
3)愿意做让人们感到震惊的事情。
4)感到生活比其他大多数人相比,更缺少乐趣。
5)很少感到与人有亲密关系。
6)不关心在学校的成绩。
7)对宗教信仰和道德训练不在乎。
8)感到自己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
9)对自己上大学的事不抱希望。
10)报告自己会跟同伴一起服用毒品、喝酒和犯罪。
综上所述,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以及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孩子会带着原生家庭的种种“遗传”特质走向社会,父母的影子投射到孩子身上并融汇到孩子的血脉中,成为他一生的烙印。
动通加油站
家庭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第一单元 家庭教育的目标
人在丧失了目标后,就像丧失了目标的导弹,只能在空中轰轰作响,燃烧自己、摧毁自己。马克思在谈到人的行为的目标属性时,曾经精辟地写道:蜘蛛的活动同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有比灵巧的蜘蛛和蜜蜂高明的地方,他在建筑施工以前,已经在自己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家庭教育也不例外,家庭教育的效果,其实是由家庭教育的目标决定的。本章从一个小故事引出什么是合理的家庭教育的目标,以及影响家庭教育目标的因素有哪些,并通过社会热点分析及生动的家教小故事来探讨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