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中华文化的精髓在哪里?答案是两个字:尚一!中华文化中成功的秘诀在哪里?答案还是两个字:专一!
中国历代经典和圣贤对“一”都是情有独钟。《尚书?大禹谟》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个字,被认为是中华心法的原生咒语。《阴符经》则云:“绝利一源,用师十倍。”
老子特别推崇一,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孔子也说:“吾道一以贯之。”孙子在谈到杀敌制胜的法宝时,则说:“并敌一向,千里杀将。”
立志为什么要专一?阳明先生以树打比喻,对黄诚甫、梁日孚等学生说:“一棵树,在它刚刚生长不久时,往往会长出很多繁余的枝条,这个时候,你如果不能把这些繁枝剪掉,这棵树是长不高的;反之,如果我们在它初生时就注意及时把多余的枝条修剪掉,并着重培植它的根本,则这棵树必能够长得粗壮而高大。”
立志如何才能做到专一?
阳明先生教导学生要注意三点:
其一,要“随才”立志。即根据自己的天赋、特长和兴趣等去设定追求的目标。如一个对色彩辨别力强的人,可以立下当“画家”的志向;一个对歌舞有特别兴趣的人,可以立下当“音乐家”的志向;一个对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规律极有体悟,且具有慈悲心肠的人,可以立下当“名医”的志向;等等。如此,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二,要“随势”立志。即根据时代发展的大环境、大趋势去设定自己的志向追求。古人讲,“只有时势造英雄,没有英雄造时势”,就包含了这个意思。比如,如果不是明朝当时的社会治安状况到了糟糕透顶的地步,如果不是当时的江西、福建、广东、湖南边界匪患到了极为严重的地步,阳明先生又如何能有机会排兵布阵,实现自己青年时立下的“若个书生万户侯”的志向?不然极有可能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又比如,在明代中后期人心丧乱、物欲横流,儒学的活水已经被理学禁锢得陈腐不堪的年代,阳明先生和他的学生高举起“良知”教的大旗,就如同在沉沉暗夜里点燃了一个火炬,让天下人的心中感受到了光明和温暖;就如同在一潭死水里引进了一股清泉,让天下人的心中感受到了甘甜和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