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于是问者大笑曰①:“夫有始者必有卒②,有存者必有亡。故三、五、丘、旦之圣③,弃、疾、良之智④,端、婴、随、郦之辩⑤,贲、育、五丁之勇⑥,而咸死者⑦,人理之常然⑧,必至之大端也⑨。徒闻有先霜而枯瘁⑩,当夏而凋青,含穗而不秀[11],未实而萎零[12],未闻有享于万年之寿、久视不已之期者矣[13]。故古人学不求仙,言不语怪[14],杜彼异端[15],守此自然,推龟鹤于别类[16],以死生为朝暮也。夫苦心约己,以行无益之事;镂冰雕朽[17],终无必。未若摅匡世之高策[18],招当年之隆祉[19],使紫青重纡[20],玄牡龙踌[21],华毂易步趍22,鼎餗代耒耜[23],不亦美哉?每思诗人《甫田》之刺[24],深惟仲尼‘皆死’之证[25],无为握无形之风26,捕难执之影,索不可得之物,行必不到之路。弃荣华而涉苦困,释甚易而攻至难,有似丧者之逐游女[27],必有两失之悔[28];单、张之信偏见[29],将速内外之祸也[30]。夫班、狄不能削瓦石为芒针[31],欧冶不能铸铅锡为干将[32]。故不可为者,虽鬼神不能为也;不可成者,虽天地不能成也。世间亦安得奇方,能使当老者复少,而应死者反生哉?而吾子乃欲延蟪蛄之命[33],令有历纪之寿[34];养朝菌之荣[35],使累晦朔之积[36],不亦谬乎[37]?愿加九思[38],不远迷复焉[39]。”
  【注释】
  ①大笑:认为夸大不实而笑。敦煌本作“大而笑之”。
  ②卒:终结。
  ③三、五、丘、旦:都是古代的圣人。三,指三皇。传说中。说法不一,一说、地皇、人皇,一说指伏羲、神农、黄帝。五,指五帝。传说中。说法不一,一说指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丘,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旦,周公姬旦。为周武王之弟,辅佐周武王灭商后,又辅佐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为周朝臣。
  ④弃、疾、良:都是古代有智慧的人。弃,又叫后稷,周人的祖先。据说他善于耕种庄稼,在尧、舜时期做过农官。疾,又叫樗里子,战国时期秦惠王的弟弟,滑稽聪慧,人称“智囊”。良,指张良,秦汉时谋士,辅佐刘邦成就帝业,指,秦汉时谋士辅佐刘邦成就帝业。
  ⑤端、婴、随、郦(li):都是古代善于言谈的人。端,春秋卫国人,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子弟子,有口才。婴,春秋时齐国的大夫,姓晏名婴,仲,善于辞令。随,随何,汉初的辩士,曾为刘邦劝说黥布叛楚归汉。郦,郦食其,汉初的辩士,常为刘邦游说其他诸侯。
  ⑥贲(ben)、育、五丁:都是古代的勇士。贲,孟贲,战国时期的勇士,据说能拔掉活牛的角。育,夏育,周代有勇力的人。五丁,传说中秦惠王时蜀地的五位大力士。
  ⑦咸:都。
  ⑧常然:永远如此。
  ⑨大端:当依敦煌本作“大归”。大归,最终归宿。
  ⑩徒:只。先霜:下霜之前。枯瘁:枯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