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以“活私开公"的公共哲学构筑“世界-国家-地域”之共恸型社会结构
  金泰昌
从1998年4月开始的“公共哲学京都论坛”,如果包括准备工作在内,至今已经对这个课题探索了整整8年的时间。参加者们都有着共同的志向,有着共同的信念与愿望,就是要构筑一个有着“对话、共振、开新”的社会环境,即一种有着我将其命名为“共恸体”性质的社会体系。在这8年的岁月里,人与国家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便得更为紧张,人类世界所产生的各种危机渐渐形成了一种复合型的危机,这种复合型的危机的加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具有本质危机的可能。为了应对这种带有根本危机特点的世界范围的危机,要突破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明等范畴里连锁性的矛盾的围墙,有必要创造出一种新型的哲学思想以克服20世纪所没有解决的人类的危机,以及应对21世纪所产生的新的状况。
我认为21世纪是一个世界性大变革的世纪,这种世界性的变革为了解决20世纪的现代化所造成的生活世界与制度世界的分裂、异化的状态,构筑具有“公共世界”性质的全球范围的社会结构。在现在的国际环境中,美国以及追随美国的国家群体崇尚物质实力,希望通过外在的、强制的力量来改变世界的构成,达到世界变革的目的。而我们追求的是一种东方思想中有关“理”、“气”、“场”等理念的连带与实践,通过激发与运用内在的能量来应对变革世界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