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费密与清代经典诠释的论争
  刘智鹏
  一、前言
费密,字此度,号燕峰,四川新繁人。生于明天启五年(1625),卒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享年77。费密生于“缙绅之家”,父祖两代都曾经出仕,政绩尚算斐然。费密一生的经历与晚明清初动荡不安的社会是分不开的。他的伯父、叔父,以至自己的兄弟都在张献忠(秉吾、敬轩,1606—1646)乱蜀的时候遇害。从崇祯十七年(1644)到顺治九年(1652),费密经历了整整九个年头艰辛苦难的生涯。本来是“缙绅之家”的费氏亦遭逢了家破人亡的厄运。在这种杀机四伏的处境下,费密不但没有退缩,反而坚强的面对一切困境,积极地参与赞画军务及屯田安民的工作,并且拿出了过人的胆色,亲自披甲上阵抗敌,体现救世济民的高尚情操。另一方面,这些“少逢离乱,屡受饥馑”的痛苦亦在费密的心灵深处留下永难磨灭的烙印,终于使费密走上了明道救世的道路。
在生活困顿与家国危难的双重煎熬中,费密的人生经历与生命感觉成为了他反思历史的起点。他建立了一套“经世致用”的人生哲理,并将圣人之道化约为“中”、“实”的为学之道。从这项“中实”的学术命题出发,费密检视了宋明两代的性理之学,断定理学家对儒家经典的诠释背离了圣人的意旨。因此费密主张“坚守古经”,回到汉唐经学的训诂基础上探索古代经典的风旨文辞。费密从个人生命的体验进入儒学的领域,终转出训诂以明经的诠释方法主张,为清代经典诠释的汉宋之争写下了道论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