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编 文学运动与论争
  3.论白话为维新之本 裘廷梁
  【导读】
  裘廷梁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在提倡新学方面,他与吴汝纶、严复、梁启超等人相互呼应。1898年8月,他在《无锡白话报》上发表本文,列举了文言的诸多弊端,指出了白话的八大优长,举起了“崇白话而废文言”的大旗。本文首次将“白话”与“文言”二元对立,倡导使用白话,成为近代白话文运动的先声。
  【原文】
  今天下之人莫不曰:“国将亡矣,可奈何!”问其将亡之说,曰:“国无人焉耳。”之人也,非真知亡者也。古有亡天下之君,亡天下之相,亡天下之官吏;今数者皆无之,而有亡天下之民。是故古之善觇国者觇其君,今之善觇国者觇其民。人其国而智民多者,靡学不新,靡业不奋,靡利不兴;君之于民,如脑筋于耳目手足,此动彼应,顷刻而成。入其国而智民少者,靡学不腐,靡业不颓,靡利不湮;士无大志,商乏远图,农工狃旧习,盲新法;尽天下之民,去光就暗,蠢蠢如鹿豕;虽明诏频下,鼓舞而作新之,如击软棉,阒其无声,如震群聋,充其不闻。
  有文字为智国,无文字为愚国;识字为智民,不识字为愚民:地球万国之所同也。独吾中国有文字而不得为智国,民识字而不得为智民,何哉?裘廷梁曰:此文言之为害矣。人类初生,匪直无文字,亦且无话,咿咿哑哑,啁啁啾啾,与鸟兽等,而其音较鸟兽为繁。于是因音生话,因话生文字。文字者,天下人公用之留声器也。文字之始,白话而已矣。于何证之?一证之五帝时,有作衣服,有作宫室,有作舟车,有作耒耜,有作弓矢,有教民医药,有教民稼穑,有教民人伦之道,悟一新理,创一新法,制一新器,一手一足,一口一舌,必不能胥天下之民而尽教之。故凡精通制造之圣人必著书,著书必白话。呜呼!使皆如今之文言,虽有良法,奚能遍传于天下矣?再证之三王时,誓师有辞,迁都有诰,朝廷一二非常举动,不惮反覆演说,大声疾呼,彼其意惟恐不大白于天下,故文告皆白话。而后人以为佶屈难解者,年代绵邈,文字不变而语变也。三证之春秋时,《三坟》《五典》,《八索》《九邱》,在尔时为文言矣,不闻人人诵习。《诗》《春秋》《论语》《孝经》皆杂用方言,汉时山东诸大师去古未远,犹各以方音读之,转相授受。老聃楚人也,孔子用楚语,繙十二经以示聃,土话译书,始于是矣。故日“辞达而已矣”。后人不明斯义,必取古人言语与今人不相肖者而摹仿之,于是文与言判然为二,一人之身,而手口异国,实为二千年来文字一大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