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看穿名作的底细
 (前)千代田生命保险总公司大楼 设计 村野藤吾 1966年 东京都目黑区
  次见到建筑家村野藤吾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当时是1974年秋天,
村野先生正从事将赤坂离宫改建为迎宾馆的大工程,我们的见面就发生在工地现场。
从学生时代起我就认为学习建筑迅速实在的方法,便是亲自走访古今东西的建筑名作。由于这个莫名的信念,我参观了所有村野先生设计的、分散各地的建筑物。
早年我在麴町某个设计事务所工作,迎宾馆就在附近。模仿凡尔赛宫的设计是这个建筑的特征。从我的办公桌透过窗子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对我而言,它就像是邻居一般。不过,因为它是招待国宾的特别设施,警备非常森严,就算以参观考察的名义,常人也不可能获准进入。
有一回,经常来我办公率的地毯公刮的人获知了我的愿望,他说:“中村先生,听说您想去迎宾馆里面参观?本公司明天要去馆内铺设地毯,也许可以帮得上忙!”他们替我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法,就是把我登记为地毯公司的临时雇员,让我顺利地潜入迎宾馆内。那真是一段像间谍影片般令人紧张的故事。
几天后,我穿着胸前绣着地毯公司标志的灰色作业服,手拿铺设地毯的工具,混在真正的工作人员之中,顺利地进入馆内。工程竣工前,我仔细参观了迎宾馆的每一个角落。
那是个晴朗的秋天。静谧的午后阳光从规则并排的窗户射进宽广的走廊。我被阳光吸引而站到窗边,眺望迎宾馆的庭园。远处有一丛芒草穗沐浴在秋阳下,闪闪发亮地映入我眼帘。突然我见到一株银白得耀眼的芒草穗,它的摇摆方式不太自然。心想“奇怪”,再仔细一瞧,那根本不是芒草穗,而是一位在草丛另一侧整理花木的瘦小老人的一头白发。老人朝几个男人做了好几回类似行礼的动作,自己也在努力劳动着。之后,仿佛伸懒腰似的,他直起弯曲的上半身,我这才看见了他的全身。
刹那间,我发觉这位白发老人正是村野藤吾先生。
已经年逾八十的村野先生,却和园艺师一起摆设石头,弄得满身泥巴。看到这一幕,肃然起敬的我,连忙伸直脊梁,端正坐姿。那情形,好像是用大镜头摄取的电影场景,一直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记忆中。
好的建筑物自有它独特的味道。
我会有这样的体会,也是受益于对村野藤吾先生所设计的建筑物的亲身考察。村野先生的建筑,每一栋都有它独特的气氛,说是漂浮着一种灵气应该不为过吧。每每伫立在村野作品的前面,或置身其间,一股因建筑物而产生的愉悦便浸入全身,这无疑是灵气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