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道体
本卷共51条。摘录北宋四子论述。性之本原。道之体统。等的言论,苞括太极、理、气、心、性、仁等基本范畴和理论命题,阐述他们的宇宙生成论、理气论、人性论等思想,是北宋理学的思想纲领。本卷是理学的基础理论篇,为难懂,朱熹在给吕祖谦的信(《答吕伯恭》)中说:。看(近思录》,若卷未晓得,且从第二、第三卷看起,久之后看卷,则渐晓得。。濂溪先生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L6)。惟人也得其秀而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
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周子全书》卷一《太极图说》)。
[1]濂溪:人称周敦颐为濂溪先生。无极而太极:一本作。自无极而为太极。理学家据此异文,解释不一,引起争论。朱熹将。无极而太极,解释为。无形而但有理。是就无中说有认为无极是用来形容太极的,太极就是世界本原,并非太极之上还有个无极。为后世理学家所沿用。无极,原为儒、道、释均使用的一个概念,指原始的宇宙本原。周敦颐以。无极。为本体。但未明确说明与。太极。的关系。后来朱熹的解说影响。太极,是中国古代哲学用以说明世界本原的范畴。早见子(周易。系辞上),指宇宙衍生的总根源。周敦颐对此没有明确解释,而后理学家对此解说不一,有以邵雍为代表的。以数说太极。的,有以朱熹为代表的‘以理说太极。的。有以张载为代表的。以气说太极。的。
[2]根:根源。
[3]两仪:指天与地。《周易。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
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