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第三章 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理论诠释
节 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解框架与学科思维
尽管我国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设置了信息技术课程,但信息技术是否是一门学科,是否存在自己的学科思维,信息技术课程是否能持续发展……饱受争议。现有的回答普遍带有经验性和否定性,增加了信息技术教师的心理忧患,导致了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消极性和培训的抵触性。本节将从理论探讨的角度对上述议题给予客观的、正面的回答,这不仅能加快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进程,而且能对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解框架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性
基于学校教育的视域,信息技术是否是一门学科的确立直接影响信息技术课程的存在与发展,也将对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的实施者——信息技术教师产生重要影响。关于信息技术是否具有学科性,有两派观点:一些学者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内在的技能性导致它不值得赢得学术学科的地位,怀疑信息技术课程是一时的狂热;另外一些学者认为,信息技术试图凭借自有的智力内核、严密的课程和鉴定(accreditation)指南而成为学科,例如在30年以前人们曾经对计算机科学问过类似的问题,但若干年以后许多大学都开始提供计算机学位,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也有类似的结果,信息技术学位课程可以满足遍及整个社会的广泛需要。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理论和应用双重特性的学科,具有技术和工具、表达模式和社会文化三个维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