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编 全球化与中国美学
  美学之死与美学的复活
近写了一篇讨论“心理距离”学说的文章,内容是关于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它与审美态度说的关系,它对朱光潜的影响,乔治·迪基(George Dickie)、理查德·沃尔海姆(Richard Wollheim)等现代分析美学家对它的批判,后讨论种种走向“后分析美学”和审美态度“神话”的复活的迹象。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通过一个较为具体的问题的描述,显示中国美学现在所处的坐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当我把这篇文章送给一些朋友看时,得到的反应却似乎与所花的力气不成正比。他们的意见归结起来有两条,一是选题太小,二是没有瞄准当前热门话题。
这种反应使我感到困惑,但并非完全出乎意料之外。近年来,我听到了太多的“美学过时了”或“美学死了”的声音。这种判决使任何美学问题的讨论都显得“老”。在这种压力下,许多中国美学研究者不像西方学者那样坐得住,有一种求新的焦虑,纷纷以问题“大”,题目抽象,题目对其他学科的统摄力来求生存。于是,美学研究者忙于开救世的药方,口气越来越大,但总免不了给人以临终挣扎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