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第29章 为什么需要管理者
管理者是工商企业的基本资源。在一个完全自动化的工厂中,可能几乎没有一个普通员工,但一定会有管理者——事实上,会比以前的工厂拥有更多的管理者。
在绝大多数企业中,管理者都是珍贵的资源,而且是贬值快、需要持续予以补充的一种资源。建立一支管理队伍需要多年的时间,但由于管理不当等原因却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垮台。管理者的人数和每一个管理人员所代表的资本投资,必然会持续地增长,正如它们在过去半个世纪里所实现的增长一样。与此同时,企业对其管理者能力的要求,也将逐步提高。每过一代,这种要求就会提高一倍,没有理由期望这种趋势在今后数十年里会有所减缓。
管理者如何进行有效管理以及被有效管理的方式,决定着企业的目标能否达到,而且这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是否能够稂有效地对工人和工作进行管理。这是因为:工人的态度所反映的,首先就是其管理当局的态度,并直接反映出管理当局的能力和结构。工人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他进行管理的方式。
在过去的25年里,每个地方的管理者都在不断地参加各种讲习班、演讲会和讨论会。利用参加上述活动的机会,彼此之间互相转告:他们的职责就是管理下属员工。同时,彼此之间也互相鼓励,需要把重点放在特定的管理责任上,并就“下行沟通”彼此提供冗长的建议和昂贵的“诀窍”。但是,至今为止,我还没有发现一位管理人员(不论他是什么级别,还是担任什么职位)不是把同上面的关系和沟通放在首位的。每一位副总经理都感到他同总经理的关系是真正的问题所在。依此类推,直到线的监工、生产工长或主办文书,都认为只要其“上司”和人事部门不来干涉,他肯定可以同他的下级相处得很好。
不像人事部门人员通常所想象的,这并不是一种人性反常的标志。同上面的关系本来就是管理人员首先要关心的。作为管理人员,就意味着要分担企业取得杰出绩效的责任。没有被期望承担这种责任的人,就不是一个管理人员。
使管理人员感到担心的同上面的关系问题——同他自己的上司之问的关系、有关上级希望自己做什么的疑虑、使上级理解自己观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使上级接受自己的计划所遇到的困难、使自己的活动受到充分重视所遇到的困难以及与其他工作部门和参谋人员的关系等等——这些全都是对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的问题。
  福特汽车公司的兴起、衰落和复兴
有关亨利·福特的兴起和衰落以及福特公司在他孙子手中复兴的经历,已经被讲述过许多次了,并且已经成为民间传说了。每一个人都曾听到过下面的故事:
——亨利·福特在1905年从一无所有开始,15年以后建立起世界上的、盈利多的制造企业。
——在20世纪初叶的时候,福特汽车公司在美国汽车市场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场,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其他的主要汽车市场上也占据统治地位。
  ——另外,它从利润里面,积累了10亿美元左右的现金储备。
——只过了几年,到1927年的时候,这个似乎是坚不可摧的企业王国已经摇摇欲坠了。它已经丧失了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勉强维持第三位。几乎又过了20年,每年都赔钱,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都无法以强劲的实力展开竞争。
——1944年,公司创始人的孙子亨利·福特二世,当时只有26岁,在没有任何训练或经验的情况下接管了这家公司。两年以后,通过一次“宫廷政变”改变了他祖父任人唯亲的做法,引进了一套全新的管理班子并拯救了这家公司。
但是,人们并没有普遍地认识到:这个戏剧性的故事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人的成功和失败,而首先可以称之为一项“管理不当”的受控实验。
福特一世之所以失败,是由于他坚信企业并不需要管理人员和管理。他认为,企业所需要的,只是所有者兼企业家以及他的一些“助手”。与同时代的美国和国外企业界绝大多数人士相比,福特的不同之处在于:正如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那样,他毫不妥协地坚持其信念。他实现信念的方式是:他的任何一个“助手”,如果敢于像一个“管理人员”那样行事、做出决定或没有福特的命令而采取行动,那么无论这个人多么能干,他都要把这个人开除。福特的这种方式,只能称之为对一种假设的测试,而结果证明这是完全行不通的。
其实,福特的经历之所以独一无二,而且具有重要性,是因为福特能够亲身测试其假设,这一方面是由于他活得很久,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有10亿美元来支持自己的信念。福特的失败,并不是由于个性或气质,而首先和主要是由于他拒绝承认管理人员和管理是必要的,拒绝承认管理人员和管理要以工作和职能为基础,而不能以“上司”的“授权”为依据。
但是,福特并不是坚信无须管理人员的的人。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另外两家处于成长中的大型公司,也有着类似的经验。这两家公司就是德国的西门子公司和日本的三菱公司。
沃纳·冯·西门子(Werner VonSiemens,1816~1892)是与亨利·福特的个性极不相同的人。他是19世纪的发明家之一,无论是对员工,还是一起共事的科学家都极为关心和体谅。他所创建的公司,至今仍具有互相忠诚和对人负责的特点。但西门子并没有“管理人员”,只有“助手”和“副手”。直到19世纪70年代末期,西门子公司一直都能实现令人瞩目的成长,然后就开始走下坡路,逐渐失去了控制,并成为“难于进行管理”和实际上没有管理的公司。英国的西门子公司原来是西门子集团中兴盛的一家企业,由于管理不当而垮台,以至于不得不关闭。在19世纪80年代后期的时候,市场上出现了竞争对手,主要是埃米尔·拉特瑙(EmilRathenau)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密切协作下创建的德国通用电气公司。尽管西门子公司以前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但它在曾经占有统治地位的一些市场中迅速丧失了阵地。然而,西门子公司与福特公司不同,并不拥有几乎无限的财务资源。在公司的创始人去世之后五年,即1897年的时候,该公司不得不求救于资本市场。当时的一位银行家乔治·西门子是沃纳的堂兄弟,正担任德意志银行的行长(请参见第49章),利用西门子公司急需资金的机会,他迫使公司创始人的子孙和继承人接受了一种管理结构和一批管理人员。虽然他们并不愿意,但也只好接受。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西门子公司创始人的后裔们还在公司中拥有很大的权力,并且至今仍参加公司的董事会。但是,1897年的改组却创立了各种管理职位,而且这些管理职位都是以任务和职能为依据设立,而不是以西门子家族成员的一时兴致或愿望为依据设立。没过几年,这家一度岌岌可危的公司重新获得了活力。到20世纪初的时候,德国的电子工业正处于动荡的调整时期,新的产业结构是以西门子公司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在10年以前,在乔治·西门子的压力下,成立了主要由公司内部人员组成的新的专业管理当局。该管理当局制定出了一个合并和一体化的方案,把新合并进来的公司纳入到西门子公司的结构之中,从而保证了该公司在欧洲电子工业市场上又取得了40年的领先地位。
日本三菱公司的创建人岩崎弥太郎(1834—1885)的个性,也同亨利·福特完全不同,而且与沃纳·冯·西门子的个性也不相同。他也具有吸引、培养和使用流人才的高超能力。但是,正像前面所提及的那两个人一样,他并不相信管理人员。日本的传统是“家”——“家族共同体”,在其中,由年长者掌权,而不是按照所有权来掌权,并且以集体的方式来从事工作。岩崎弥太郎有意识地同这种传统彻底决裂,坚持由所有者兼企业家享有全部权力,并承担全部责任。这对他来讲,就是“进步”和“西方化”。像福特一样,他被迫把公司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像福特一样,他也认为这只是一种形式——一种讨厌的、束缚人的形式。他发出指令,全部所有权永远归一个人,归家族的首脑所拥有。所有的决定都应该由这个人,而且只能由这个人做出,其他人只是他的“助手”并执行他的命令。岩崎弥太郎是在1867年(正好在明治维新以后)作为一个身无分文的武士(世袭的战士)开始其创业生涯的。15年以后,他的公司成为日本的领先企业,超过了三井公司和住友公司这些创建于17世纪时的老字号企业。但在那个时候,正如1920年时的福特汽车公司所经历的那样,三菱公司的发展速度放慢了,开始摇摆不定并明显暴露出衰败的迹象。对三菱公司来说,幸运的是:岩崎弥太郎在1885年刚50岁时就去世了。他所委托的同事,虽然当年曾保证要遵守有关由家族之长掌握全权的规定,但在他去世后立即进行了改组,并建立了日本强大、专业化、独立自主的管理集团。虽然原来的家族成员仍然得到很大的尊敬,但被完全排除在管理集团之外。三菱公司的兴起和发展,只是在这个时候才真正开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