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中国古代哲学的精神
提起中国古代哲学的精神,不妨先欣赏一幅美妙的人物山水画。这本来是描绘人生境界的,但在整个画面中,人却显得十分渺小。在广阔的天空、厚重的山岳、如带的泉水、静谧的湖泊之间,人只像一个模糊的影子,更像一棵树上万千树叶中的一叶,很小很小。可是,这样小的人物却又是画面中不可缺少的核心。此中的人物已完全融化于大干世界当中,而整个画面的所有景物其实只为此人而设。欣赏中国传统绘画,此类作品称得上常见的,而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精神也正渗透其中。
中国古代哲学绵延数千年,深邃而广博。它的主要精神何在?这是许多人共同思考的问题。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1980年,美国学者艾恺专程采访被称为中国“后的大儒”的哲学家梁漱溟。二人进行了数次长谈。有一次,艾恺问:“梁先生是年纪很大,而且具有智慧的人,你对人的死亡有没有见解?”已八十七岁高龄的梁漱溟回答:“我曾经说过死亡不会断灭。有些人认为人死了就完了,没有这个事情。我不是说过八个字‘相似相续,非断非常’。生命本来就是今天的我跟昨天的我相似就是了,前一分钟的我跟后一分钟的我相似就是了。其实早已不是一回事。相似相续,连续下来,不会断,非断。非常,常是恒常。还是一回事,不是一回事,早巳不是一回事。人都如此,生命就是如此,那我也是如此。”艾恺又问:“人总是怕死吗?”梁漱溟答:“不愿意死。其实不需要怕,不需要希望长生。任其自然,因为任其自然才是‘廓然大公’。”
梁漱溟的回答中充满了禅意,也有意无意间表达了中国占代哲学的一个主要精神,即:生生不息,自然而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