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个人的内心世界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它是在与环境进行各种能量交换,特别是在信息交换中实现有序化的自组织系统。任何系统都可以作多种描述。如果我们把个人的内心世界看成是一个整体系统,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对它进行分析。
(一)从心理的机能上看
人的心理具有各种机能,大致可以把它区分为3个子系统,即认知子系统(实现着认识的机能)、意向子系统(发动和调节行动)、交际子系统(与他人进行信息沟通)。
1.认知子系统
认知子系统即人认知事物的活动。所谓认知活动是个人获得知识的过程,也是个人的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开始于感觉与知觉。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如颜色、明暗、声调、香臭、粗细、软硬等。而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如一幅图画、一座公园、一阵嘈杂的人声、一件深黄色的毛衣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在知觉中,人的经验思维、言语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感知觉所获得的经验,并不是刺激物终止对感觉器官的作用之后,就会马上消失,它保留在人们的头脑中,并在需要时能再现出来。如几年前我们在长白山旅游,现在回想起来,那茂密的森林、群峦叠嶂,仍历历在目。这种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称为记忆。
我们不仅能直接感知个别的具体事物,认识事物的表面联系和关系,还能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间接、概括地认识事物,提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这称为思维。例如,人们对遥远天体的内部结构的认知,对生物进化规律的认知,对远古时代动物和人类生活情景的认知,都是凭借思维活动而实现的。此外,人们还具有想象的活动,也就是凭借在头脑中保存的具体形象进行重构或创造的过程。例如,作家创作一个人物形象、工程师设计一座新的桥梁、科学家构思自己的理论模型,都包含着复杂的想象活动。在这些情况下,想象是和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活动相联系的。总之,人们对事物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都是认知活动。
2.意向子系统
意向子系统即人对待和处理事物的活动。个人的意向活动包括注意、动机、情绪、意志等活动。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在上课时,学生眼睛向窗外东张西望,老师提醒他要注意听讲,即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知觉、记忆、思维等活动指向并集中在教师讲课的内容上。注意有助于提高学习等活动的效率。但过分专注也可能有碍创造力的发挥。
人的一切活动,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精神的还是肉体的,都是在某种内部动力推动下进行的。这种推动人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就是人的活动动机。例如,有的人希望成为社会活动家,并以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发展事业作出贡献,这种内部的动力就成为推动他学习和工作的动机;有的人希望自己的人缘关系好,在团体中享有一定的地位,这种内部动力会成为推动他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动机。
动机的基础是人的各种需要。人类有生理的需要,如饥寻食、渴寻饮等,也有社会需要,如择业需要、人际交往需要、成就需要、自尊需要等;有物质需要,如食物、衣着、住房、交通工具等,也有精神需要,如认知需要、审美需要等。人类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类需要掌握环境,另一方面人类需要寻求生存。在处理这些需要时,人类经常体验到一种冲突:是把生存需要放在首位,还是把掌握需要放在首位。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认为生存需要对于人类是首要的。他提出了一个需要层次的金字塔模型,认为人类生存成长的动机是由多种不同需要所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层次之分,由低向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每当低一层次的需要获得基本满足之后,高一层次的需要都会产生。低的4个层次属于基本需要。是由匮乏而形成,因而称为匮乏需要;高的3个层次属于衍生需要,是个体心理成长所必需的,因而称为成长需要。
  ……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