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篇
美与丑
高分论点
1. 美丑在于心灵,外表是次要的。
2. 外貌给人视觉的感受,并不是美丑真正的价值取向。
3. 美是真善的集合,丑是假恶的表现。
4. 好美而恶丑是人之常情,也推动了人不断追求美的事物。
5. 美与丑的判断往往是由于人们的审美观点以及不同时代的标准不同所确定。
6. 生活中的美是要自己去观察而发现的。
7. 社会需要提倡健康的美,反对病态的美。
8. 独特也是美。
9.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完美。
10. 缺乏教养的人,犹如鲜花没有芳香。
理论论据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应该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这样,美才会放射出夺目的光辉。——培根
这种天下无双的完美,一定掩藏着重大的缺点,对于这么狡猾的人单看一眼是不能下判断的;能够讨每个人喜欢的人是不能令人喜欢的;的缺点就是一点儿缺点也没有。——巴尔扎克
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马克思
谁用全身心去执着地寻求美,美才会悄悄地飞进他的心扉。——宋征时
美有两种,灵魂的美和肉体的美。聪明、纯洁、正直、慷慨、温文有礼都是灵魂的美,相貌丑的人也可以具备,如果不以貌取人,往往对相貌丑的也会倾心爱慕。——塞万提斯
人并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托尔斯泰
谁也不会因为别人长得丑就责怪他。——希腊谚语
事例论据
感受内在美
春秋时期,卫国有个名叫哀骀它的人,他的容貌虽然很丑陋,但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非常喜欢和他交往,他与人相处亲近随和,人们都舍不得离去。有一些女人甚至说:“与其做别人的妻子,还不如做他的小妾。”
他一无地位二无财产,也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和显赫的功绩,可是这位丑人却受到几乎所有人的喜爱和赞美,这使得鲁国的鲁哀公惊异不已,于是就派人把他从卫国请回鲁国加以考察。相处不到一个月,鲁哀公觉得他确有不少过人之处,不到一年,就很信任他了。不久,宰相的位置空缺,鲁哀公便让他上任管理国事,可哀骀它无心做官,便辞谢了高官厚禄,回到他在卫国的陋室中去了。
对此,鲁哀公求教于孔子:“他究竟是怎样一种人呢?”孔子借喻道:“我曾经在楚国看见一群小猪在刚死的母猪身上吃奶,一会儿都惊恐地逃开了,因为小猪发现母猪已不像活着时那样亲切。可见小猪爱母猪不是爱它的形体,而是爱主宰它形体的精神,爱它内在的品性。哀骀它这个人虽然外表不美,但他的品德和才情等内在之美必定已超越一般人很多,所以您和许多人才喜欢他。”
适用论点:美不在外表,而在于内心。
马雅可夫斯基的光头
大画家列宾要为著名的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画像。到了约定的那天,他将原来的漂亮头发剃掉了,成了一个大光头。询问之后列宾才明白,原来马雅可夫斯基认为,一个人的内在美比外在的相貌更重要,剃光头就是为了让画家能够将自己的内在性格气质更加鲜明突出地描绘出来。
适用论点:摒弃外貌,更能凸显人的内在气质。
普希金陨落爱海
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热爱祖国和人民,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品的优秀作品,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他结识了当时号称“莫斯科美人”的娜塔丽亚,为她的惊人之美所倾倒。他们结婚了。但这位美人只会跳舞,她不爱丈夫的事业,不理解丈夫的生活和心灵,他们之间没有共同的思想和语言。她害得普希金失去了宝贵的创作时间,而且背了一身债,后来她又不拒绝一个贵族军官的公开追求,使普希金蒙受羞辱,普希金忍无可忍,与那贵族决斗,饮弹身亡。俄罗斯天空的文学巨星就这样陨落在情河爱海中。缺乏健康的思想基础,容貌美反而成了酿成悲剧苦酒的酵母。
适用论点:被美丽的外表所迷惑的人,会为此付出代价。
书法讲座的启示
在一个书法讲座上,老师在讲如何欣赏一幅作品时谈道,创作者不论是写是画,在作品完成后,总要挂起来,然后再退后几步,站在一个合适的距离上来欣赏,这样才能体会到作品的整体美。这种感觉在欣赏油画时更明显。太近了,看到的只是一块块颜料的堆积,太远了又看不清楚了。只有在距离合适的时候,你才会看到一幅完美的艺术作品。其实,人与人的交往也一样。人是大自然中杰出的一件作品,那么,你在欣赏他人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站开一点,留出一点距离呢?留出距离就是给自己留出一个空间,也给对方留出一个空间,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空间才会和谐相处,如同太阳、地球、月亮一样。仰望太空,众星璀璨,但如果它们之间没有距离,还能有美存在吗?
适用论点:距离产生美。
时装店的策略
有家大服装店的一批时装过时了,积压在仓库里,经理急得团团转。一位熟悉业务的推销员告诉经理一个妙计,经理马上转愁为笑。他马上派人到落后的地方去推销。由于地理关系,他们积压的时装在外地成了时髦货。
妙的是,经理组织了十几个美丑不同的姑娘,让一美一丑各为一组。丑的穿上各式新潮服装,美的穿上积压的款式,一组一组在店里和热闹的街上走动。这种鲜明的对比,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而美丑又影响到人们对时装的看法。很显然,价低而又美观的服装,在中下层顾客中掀起了购买狂潮。
适用论点:好美恶丑是人之常情,也推动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创新运用
典型题 美的标准
什么是美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有的人认为相貌上的美是重要直观的美,有的人认为心灵上的美是可爱长久的美。无论哪种美,这些想法和个人对美的定义都是不无道理的。
亲爱的同学,你觉得美是什么呢?请以“美的标准”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字数在500字以上。
论点论据
创新论点1:掀开丑陋的外表,发现内心的美好。
对应论据:古代出名的丑女是黄帝的妃子嫫母。她为人贤德,传说,黄帝败炎帝,杀蚩尤,皆因嫫母内助有功。第二个就是奇丑无双的无盐。她关心国家大事,曾自己去谒见齐宣王,当面指责他的奢淫腐败。宣王十分感动,立她为后。元人还将她的事迹编成杂剧,赞扬她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第三位指的是东汉贤士梁鸿的妻子孟光。她为人十分贤惠,“举案齐眉”就是赞扬她的。她随梁鸿隐居霸陵山中,男耕女织,吟诗弹琴,夫唱妇和,过着清贫而和谐的生活。第四个就是东晋阮德慰的女儿。许允娶了她,发现她貌丑容陋,匆忙跑出新房,从此不肯再进。她据理力争,教育丈夫,让丈夫心服口服。后来,夫妻相敬相爱,感情和谐。另外,诸葛孔明的妻子据说也是一位相貌丑陋的女子,但是才智远在诸葛亮之上。上述女子,她们虽没有美丽的外表,但是真正的美是内在的。
创新论点2:对美的事物,需要用美好的心灵去欣赏。
对应论据:海棠,在我国素有“名花”“国艳”的美称,历代诗人题咏不绝,有的把它比喻成妙龄少女,有的赞为“花中神仙”,有的惊叹“天下奇绝”。一代大文豪苏东坡也为之倾倒,“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因此海棠雅号“解语花”。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在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历代文人多有脍炙人口的诗句赞赏海棠。陆游在诗中写道:“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形容海棠艳美高雅。陆游另一首诗中:“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眩朝日。”形容海棠花鲜艳的红花绿叶及花朵繁茂与朝日争辉的形象。宋代刘子翠诗云:“幽姿淑态弄春晴,梅借风流柳借轻……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
创意论证
关于美与丑
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认为这在于人懂不懂得欣赏别人,看待自己。
古人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懂得去欣赏别人是我们完成“美”的步。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怀揣着一颗欣赏的心,我们就会发现,不管事也好,人也好,他们其实都很美丽。在我们欣赏他人的同时,我们会发现自己也从他人身上学到了许多,这便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因为欣赏,我们感受到了春夏秋冬的神韵,而不会说:“春有疾病,夏日有蚊虫,秋天萧瑟,冬天冷寂。”欣赏,是人性中的闪光点。学会欣赏,世界就会充满阳光,而我们的心,也一定能在这阳光下绽放出美的花!而当我们不知道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别人时,你会发现你无法找到突破点,当别人都在迅速进步时,你却在原地踏步,这一切都源于你不懂得去欣赏别人。
知人者智,这是我们完成“美”的步,而更重要的一步还在于我们到底能不能做到“自知者明”。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是认识世界的基础。我们不能一味地狂妄自大,我们应当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有哪些缺点,哪些优点;我们应当懂得扬长避短,完善自我。当我们知道并懂得这些以后,我们的人生将更加精彩夺目,因为它使我们明确了方向。这乃是“美”的关键一步。
关于丑与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释,但是不管从哪一方面来看,它都体现了我们个人内心真正的所想和所向。自己怎么看待美与丑,就怎么去做,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