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辑 优秀作文写作方法示范(20篇)
1、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要善于从细小的事物中发现重大的意义来写,即由一个平凡小人、一件普通小事、一件普通物品,而折射大道理,大主题。做到以小见大,要注意以下三点:
1.“小题材”必须典型,要有丰富的内涵。写作只有从本质上把握住小题材与大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开掘它们所包含的深刻的意蕴。
2.必须联系广阔的社会背景进行开掘。“小题材”只有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才能体现出它的典型和概括意义,揭示重大主题。
3.准确处理“大”与“小”的关系:既要从大处着眼,“一览众山小”;又要从“小”处入手,“一叶而知秋色”。处处在写“小”,却处处在表现“大”。

【优秀作文示例】
一件小事
北京 张小勇
有句俗话说得好:“有其父必有其子。”我一直对这句话深信不疑,但我近看到的一件小事却突然改变了我的观点。(开篇设下伏笔,引出下文)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我和爸爸到玉渊潭公园游玩。那天我俩一进门就兴冲冲地朝船坞奔去,到那儿一看,心一下子凉了半截。买船票的队伍老长老长,而且售票口旁围了一群人,想必是加塞儿的。(入题,故事从“加塞儿的”引出)
队伍像条长蛇缓缓地蠕动着,等了半天,我们却只向前移动了几步。爸爸等得不耐烦了,让我排队,他去前面看看。不一会儿,他摇着头回来了。我忙问他怎么回事,他气愤地说:“真可恶,有几个人在前面加塞儿。劝他们,他们却说这就叫本事。什么本事!”我听了,也十分生气;前后的人也不住地数落着:“真不讲理!”“怎么这样呀?”“把咱们北京人的脸都丢光了!”……很快,整个队伍充满了斥责的声音,可那几个加塞儿的人却像聋子一样无动于衷。(表达出作者的倾向性:对加塞儿者的愤怒)
这时,忽然从队尾跑来一个小同学,也就是七八岁的样子。从那焦急的目光里,我看得出,他一定是在找他的家长。他从队尾跑到队头,又从队头找到队尾,这样找了几个来回以后,他站住不动了,嘴一咧,哭了,还一边哭一边叫着:“爸爸,爸爸!” (出现新情况,文章起一波澜.)
只见售票口前一阵骚动,一个男人挤了出来,直奔那孩子而来,一看便知,他也是一名加塞儿者。 (“罪魁祸首”终于现形了。)
他到孩子面前,一把抱起孩子,说着:“正正,爸爸在这儿。”那孩子马上破涕为笑,惊奇地问:“爸,刚才你还在后面,怎么一会儿就没影啦。”“我到前边去啦,这样咱们马上就可以上船了。”他爸爸得意地说。谁知那孩子眉头一皱,收敛了笑容说:“爸,你这是加塞儿吧。”他爸爸一征:“什么加塞不加塞儿!有便宜不占。才是傻瓜哩。”“不,你就是加塞儿,老师说加塞儿可耻。”他爸爸简直有些气急败坏了,顺手给了孩子一巴掌,恼羞成怒地说:
“好哇,你敢顶你爸?!我叫你顶!”奇怪,那孩子只是流泪,并不哭,还一个劲地嘟哝着:“你坏,你就不该加塞儿!”那人正待发作,猛然看见几十双气愤的眼睛盯着他,他的脸渐渐地红了。二话不说,悻悻地走了。 (强烈对比:同在一个屋檐下,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当我和爸爸荡舟在碧波粼粼的八一湖上时,我却无心观景,眼前总浮现着那孩子天真纯洁的笑脸和他爸爸吹胡子瞪眼睛的丑态。多么鲜明的对比呀!我不禁脱口说出:“有其父,未必就有其子!” (回应开头,寄希望于孩子。)

优视点
以小见大 一件小事折射出国民素质、教育后代等重大的社会问题,再加上生动的描写,成为本文成功的关键。


无声的教诲
徐哲

夕阳西下,晚霞已布满天空,整个天际一片通红。(用环境烘托手法开头,自然亲切。)
水汪汪的田埂上,爷爷扛着犁走在前面,我牵着大水牛跟在后面。爷爷的步子矫健、平稳,且有节奏;我牵着水牛,哼着小调儿,欣赏着晚霞在天边编织的变幻离奇的图画;水牛边走边贪婪地啃着路边的青草,间或发出几声劳累后那欢快的“哞哞”的叫声。(用工笔素描的手法勾勒了一幅祖孙俩田家暮归的图景,渲染气氛。)
忽然,走在前面的爷爷“哎呀”了一声,跷起一只脚,犁也被扔在地上。我一惊,忙跑过去,看到爷爷跷起的脚上扎着一块玻璃瓶碴儿,看上去扎得很深。我忙蹲下,把瓶碴儿慢慢拔了出来,一股殷红的血随着瓶碴儿也流了出来。我愤愤地骂了一句:“这该死的瓶碴儿!”随手一扔,瓶碴儿“嗖”地在空中划了一道弧线后,“叭嗒”一声掉进了田里,水面激起几道波痕,随后便平静了。(围绕着中心物件——一片玻璃碴儿展开叙述。)
我站起身来准备扶爷爷回去,不料爷爷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了我一眼,转过身,走进水田里,弯下腰,伸出双手,在水里慢慢地摸着,摸得很认真、很小心。我迷惑而担心地问:“爷爷,您在摸什么呀?您的伤口会发炎的。”爷爷没有理我,仍在摸着。我困惑不解,站在田埂上呆呆地看着。大水牛这时也停止了吃草,望着爷爷,大概也是对主人异常的举动感到不解吧!过了一会儿,爷爷的双手慢慢从水里抽了出来,捧着一把稀泥,顿了顿,在水中洗了洗。这时,我看清了,爷爷的手里捧着的是一块玻璃瓶碴儿,这不正是我刚才扔掉的那块吗?爷爷直起腰,慢慢地挪着步子上了田埂。
刹那间,我的脸窘得发烫。爷爷脸色凝重,小心翼翼地把瓶碴放进了上衣口袋,用手轻轻按了按,然后扛起了犁。
(爷爷用实际行动让“我”明白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这比直接用话语批评孩子更能让他感到愧疚。因此,也更好地凸显了“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
太阳已经挂在山顶了,投向远方的影子已变得模糊不清。田埂上,仍然走着爷爷、我、大水牛。大水牛嗒嗒的蹄声敲击着我的心。(以环境描写首尾,首尾呼应,富有余味。)
优视点
以小见大 文章通过叙述一件生活中极平凡的小事,很好地揭示出家庭教育“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全文以人物的动作描写见长,描写细腻传神。语言质朴、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