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父母对孩子就情绪辅导,很重要的就是自己和孩子都要建立积极的思维方式,快乐的思维方式。有了快乐的思维方式,还要与快乐的行为、实践结合起来。
   重点还是在父母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
   思维和行为方式之一:让孩子天天都快乐。
   父母不妨经常问一下自己:我的孩子快乐吗?”“我的孩子天天快乐吗?”“我的孩子为什么不快乐?”“我的孩子为什么不是天天快乐?”“我的孩子为什么快乐?”“我的孩子为什么天天都快乐?”“是父母的原因还是孩子的原因?这一个个问题的提出,父母当然是要思考的,当然要努力去做的。
    思维和行为方式之二:多问孩子快乐的事。
    孩子放学回家了,父母的句话问他些什么?有人调查了几百个、几千个父母,答案肯定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大多数都是问孩子的成绩、作业、得分,很少有父母问:孩子,今天在学校快乐吗?”“孩子,今天遇到什么快乐的事没有,快给爸爸妈妈说说,让我们分享一下。
父母每天坚持这样问孩子,也许一开始孩子并不习惯,但是,过上一段时间,孩子就习惯了。回家后,就会开始搜肠刮肚想今天的快乐事;久而久之,孩子回家前,会留意思考,会想一想,我今天有什
么快乐事情,回家好对爸爸妈妈讲;久而久之,孩子会自觉不自觉地创造一些快乐让爸爸妈妈高兴;久而久之,一个快乐的高情商孩子就培养出来了。
    思维和行为方式之三:让孩子在与其他孩子的玩中找快乐。
    孩子的天性之一是玩,特别是与其他孩子玩。虽然现在实行了二孩政策,但不少家庭,还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先天性地失去了姐妹、兄弟间玩耍的快乐,加上孩子们从小的作业就多,升学、升好学的压力大,父母也很忙,没有多少时间陪孩子玩,孩子的快乐大多数也不是建立在与父母的玩上。于是,要培养快乐的孩子,父母还要对孩子进行放风,辟出专门的时间,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让孩子回到他自己的王国去,成为真正的孩子,回归自然性的孩子,那是他的真乐!

思维和行为方式之四:让孩子选择他们自己的快乐。    什么是快乐?我们往往用父母自己的思维和眼光去看、去要求自己的孩子,其实,孩子自己有自己的快乐思维和快乐方法,以及自己的快乐感受。不要把父母感受的快乐强加给孩子,不妨把选择快乐的权利还给孩子,让孩子自己选择快乐,选择他们自己喜欢做的事。假如孩子选择了一些恶作剧式的快乐怎么办?父母可以辅导孩子进行选择,这种辅导,不是强制、强行以及强迫,不是命令,而是建议。    7)帮助孩子走出孤独    有一些孩子,性格内向,而且内向到了孤僻。父母让他去跟其他的孩子玩,他也不愿意,觉得与同龄的孩子玩没意思;而大孩子们又不愿意跟他玩。有的是不愿意与其他孩子交朋友,有的是不会与其他孩子交朋友。加上又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跟他玩。再加上,随着电视机、手机、电脑等现代化设备的普及与增多,人们居住条件的逐渐单元化,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越来越少, 孩子间的接触机会也就减少了。   不少孩子他们自己也感到孤独,不少父母也发现自己的孩子孤独  如果不及时进行情绪辅导,久而久之,孩子就产生了某些社交心理障碍,不愿与人交往,变得胆小、羞怯、敏感,以至于性格更加孤僻,有的孩子会走向忧郁、抑郁。   父母和老师怎么办? 帮助、辅助、救助孩子走出孤独,陪孩子一起走出孤独。   方法之一,创造条件,营造氛围。父母和老师有意识引导、鼓励,甚至陪同孩子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家长要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到一些公共场所,给孩子创造和更多的孩子交往的机会,让孩子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使孩子在交往中获得情感上的认同,增加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这对孩子形成独立、开朗的性格大有好处;让孩子在集体活动中找到乐趣,让孩子感到集体活动有意思,让他体会集体的力量,看到自己在集体活动中的重要性,融入集体。    方法之二,帮助孩子“找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