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鸦片战争
  “番妇”来华起风波

  如今的中国已是开放的中国,洋美女在中国各大城市逛街购物已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可是在闭关锁国的清朝统治下,这些被称为“番妇”的洋美女们的到来却引来了不小的风波,以致双方剑拔弩张,差一点让鸦片战争提前十年开战。仅仅是几个“番妇”来华,怎么能引起如此巨大的风波呢?
  1757年,乾隆皇帝发布锁国令,只允许广州一地与外国通商,而且只准“夷商”在城外十三行做买卖,严禁他们携“番妇”人城。后来,两广总督准许“番妇”可以随“夷商”居住澳门,但不能进入广州,让居住广州的男性洋“光棍”们十分恼火,这种事在今天看来不仅显得不近人情,而且还有些荒诞。
  那么,清政府为什么要长期奉行“视番妇如猛虎”的防范政策呢?首先是一种戒备心态在作祟。中国传统礼仪规范教导下的国人,洁身自爱、“男女授受不亲”等观念根深蒂固,而西方妇女的服装暴露过多,随意同男人握手、拥抱的行为,“败坏”了社会风俗。其次是出于限制外商的需要。通过禁止洋妇人城,洋商缺少家庭温暖,使其厌倦在广州的单身生活,必然不能长久滞留下去。实际上,这正是清廷故意想让那些外国人知难而退所设下的障碍。1830年(道光十年)广州发生的“番妇”来华(又称“盼师夫人事件”),将中英双方在这一问题上的争端引向了高潮。
  这一年的1O月4日,英国东印度公司驻广州的大班(东印度公司领导之一)盼师偕同几个外国女人从澳门来到广州,坐着绿呢小轿,大摇大摆地住进了商馆。此后,一连几天,年轻貌美的盼师夫人穿着时髦的伦敦时装,带着其他几个衣着光鲜的外国女人,坐在由中国轿夫抬着的绿呢轿上,到处游览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