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作为一个编剧,有时候真的很佩服电视台的创意,竟然可以把两种流行名词结合成为电视剧名称:“败犬”+“女王”。说真的,剧名真的很重要,像某些剧叫做“××花的春天”或是“爱情××屋”,实在太老土了,完全提不起我的兴趣。
    有些人还不太清楚“败犬”是什么意思,这原本出自一位日本女性作家酒井顺子的书名《败犬的远吠》,书中的名言如下:
    “美丽又能干的女人,只要过了适婚年龄还是单身,就是一只败犬;平庸又无能的女人,只要结婚生子,就是一只胜犬。”
    至于“女王”,除了论坛上常有一堆男性把自家老婆或女友题名为“我家女王……”之外,拜近台湾很红的博客“女王”(她的书《一辈子做女王》由重庆出版社出版)之赐,许多广告和杂志标题都加上“女王”二字。我想如果我是女王,或许会希望借名字给人家用可以收费,可惜“女王”不是特殊名词,应该不能申请专利。
    申请专利的话,比方说“火星爷爷”或是“自由鱼”大概还可以,“史丹利”跟“酪梨寿司”或是“凯莉”大概就不行。
    取名真是大大有学问。
    星期天《败犬女王》(还是很佩服有人能设计出《败犬女王》这种剧名,不管戏好不好看,台剧总算比较像日剧,还是蛮“给力”的,跟得上时代潮流和社会议题了。——笔者注)首播,我其实不是这个时段的固定观众(据说台湾偶像剧的收视群以4到14岁为主,真令人吃惊),但作为一个编剧,如果连正在播出的戏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真是太瞎了,至少去制作公司提案的时候要能跟对方说上两句。
    杨谨华饰演的“单无双”,是一个打扮光鲜亮丽、精明能干、毒舌泼辣的女强人。说真的,或许是电视剧通常认为漂亮的女主角比较吃香,所以设定了这样形象的“败犬”,也或者,他们比较想要的是“女王”那样成功形象的未婚女性。
    然而,我看了之后,却很难得到共鸣。并不是因为我已婚(但我也不认为自己是胜犬哟),而是因为我想象着身边许多未婚的女性好友,她们会问这样的话:我能过这样的生活吗?
    有一次,我上节目通告认识了青木由香(《台湾,奇怪呀》的作者,她这本书的译者也是我的好友),她说自己都三十好几了,事业没什么成就,每天还为钱苦恼,连父母都已经懒得说她了。
    “我啊,就是一只败犬。”青木说这话的口气还蛮可爱的。
    前阵子和我去花莲旅行的大学同学H,曾列举自己的“鱼干女指数”,即败犬指数:
    在家用鲨鱼夹夹头发
    穿着破旧的T恤
    胆敢不化妆戴眼镜出门
    不清楚自己的体重跟腰围(她家根本没有体重计!)
    近跟朋友没有任何有趣和恋爱的话题可谈
    假日通常是一个人在家无所事事度过
    常把“随便啦”“真麻烦”等挂在嘴边
    ……
    另两位自称“鱼干女指数”也很高的朋友w和S,她们早在年过三十五岁的时候就告诉我:
    “凯莉,我们已经相约以后要一起去住老人公寓,总之当个邻居,有个照应。”
    听来好像很凄凉,不过这是她们面对“迟迟不来的姻缘”,用来安慰自己的乐观态度。
    在苏花公路的车上,H说:“我到近(三十二岁),真的开始感受到,所谓单身这件事是有压力的。”
    “有什么压力?我觉得单身很好啊。”不是我不爱丹尼尔,而是单身确实是已婚女性不可能拥有的一种向往。
    “你知道吗?我的意思是说,现在单身,明年也单身,或许就这样一直单身下去,然后到很老很老了哦。”H说。
    “说不定你老的时候就遇到对象啦,反正人在一起,不就是为了老了有个伴?结了婚的人也会离婚啊,现在单身不代表以后也会单身。”我回答。
    如果说,这社会上有“未婚败犬”的观点,是说这些女生个个眼界太高,想要当女王,那么我必须说,真的是大大的错误。
    她们中的绝大多数,并没有光鲜亮丽的外表,精明能干的形象。或者说,其实她们有些也长得很正,只是不喜欢花太多时间弄头发跟搞睫毛膏,有些因为担心嫁不出去,所以把薪水都省下来付房贷。比起去人挤人去周年庆抢便宜的化妆品,她们更关心哪家超市有好吃的罐头在打折。
    她们敢在这个女性早被化妆品和整形淹没的年代,以素颜加上眼镜模样示人,并不是因为她们对自己的外表很有自信,只是因为懒惰加上觉得没必要。她们或许也认为,那些会因为她们真面目欣赏她们的男人,才是她们要寻找的真爱。
    她们当中有些人觉得很别扭,害怕相亲和通过友人介绍结识异性,觉得那样很做作。如果你说她们太保守,她们会说她们只是在陌生人面前会害羞。
    有些人比较勇于认识异性,也欢迎别人介绍,但是痛恨无厘头的牵线与盲目的相亲。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