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中国式财富是怎样产生的
  谈到财富,我们不可避免的要联想到一定的时代背景和个体因素。那么我们讲中国式财富,就必须回到中国本身这个最大的实际个体以及产生中国式财富的特定时代背景。由此我们不难联想到以往在中国产生各种富豪的那些年代:知识分子下海的个体经济浪潮,“中关村”引发的乡镇企业发展以及近年来房地产造就的房产大亨。这些中国式财富的产生是否可以给我们一些理性的思考和启迪。
  什么是中国式财富。我们可以这样来定义: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在一定的时代背景及经济政策影响下,产生的以某一产业或者领域为代表性的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富创造方式。
  1979年,邓小平提出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时有一部分人敢于致富,他们抛弃铁饭碗,打破安稳的吃不饱也饿不死的状况,敢于下海经商,成为中国第一批致富的成功者。例如,在上海第一批财富成功者中间,有人就是劳改释放回来的,任何国营单位和企事业单位都不敢收留,只能靠自己摆水果摊,或到市场上贩卖螃蟹。由于水果和螃蟹这些物资短缺,属于暴利行业,便使他们成为了上海第一批百万富翁。
  从90年代开始,中国出现了股份制企业,出现了证券市场,第一批投资股票而且善于投资股票的人成了富有者。再后来,随着中国居民对于住宅要求的提升,政府投资主体角色的转化,政府开始鼓励民间投资房地产,于是,一批善于利用银行金融资源和国有土地资源的企业家,成为房地产富翁。根据统计,当下的500多个财富的成功者中间,有一半以上涉足到房地产,完成财富的快速积累。
  由此可见,中国式财富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中国经济发展必然的产物。那么我们再回过头来分析中国式财富产生的原因也就显而易见了。
  第一,中国的市场需求是中国式财富产生的动力。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有需求才有市场。而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人口大国,本身就是一个无比庞大的市场。所以就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而言,特定时期对某一类商品的需求就刺激了这个市场的扩大与发展,从而在这个领域内就产生和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举个简单的例子,当电脑和互联网逐步传入中国,随着人们对网络的需求不断增大,于是便带动了中国电脑制造业、网络产业、电脑培训等服务行业的飞速发展,也缔造了中国一大批知名企业,如:联想、阿里巴巴、腾讯等,而相应的在这个领域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而就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而言,任何能够引发人们需求的商品,就必将产生巨大的市场,从而创造积累巨大的财富。所以说,中国这个本身巨大的市场,他的市场需求是中国式财富产生的根本源动力。
  第二,中国的政策及政策趋势是中国式财富产生的前提。众所周知,国家的政策对经济的发展走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决定着财富产生的方向。所以在中国,某一产业经济的发展必然是政策先行,在相应政策的引领下,才会带动这一产业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的飞速发展。而在政策之外,鲜有第一个吃螃蟹而又获得成功的案例。而就今天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及一定时期实施的相应经济政策是卓有成效的,也正是国家的这些经济政策缔造了今天中国经济的腾飞,而在这一批批的政策下,许多人窥得先机、巧用政策,成就了自己的财富梦想。可以说正是中国的这些政策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也正是这些政策为中国财富的创造与积累提供了条件,并赋予了它们浓郁的中国特色。所以,在中国,想要成就财富梦想,洞悉国家的财政政策是至关重要的,他是中国式财富产生的最大前提。
  20世纪80年代开始后,中国出现了市场经济,物资的价格出现了双轨制。人们发现如果我申请了50吨钢材,用了40吨后,剩下的10吨可以在市场上卖掉,比计划价格高出一大截。有人专门钻这个空子,便利用中间的差价甚至赚到了几十个亿。在这种价格双轨制的特定政策下,产生了一大批带有中国特色的富豪。
  第三,中国的国情是中国式财富产生的基础。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现阶段最大的国情。国家的任何建设都离不开这个基本国情,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也必须基于这个国情,经济的发展也不例外。正是中国的这个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并实现中国经济平稳、较快、持续的发展,为实现共产主义做好物质准备。这也就决定了中国式财富的产生都是建立在符合这一基本国情的基础上,都是围绕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进行的。只不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已。在今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个基本国情将依然存在,这就意味着中国式财富产生的基础仍然没有改变,而中国式财富的继续创造也必将围绕着这个基本国情进行。
  第四,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式财富产生的方向。中国上下五千年,不仅历史悠久,更是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这种特有的传统已经内化为每一个中国人特有的生活方式,从而造就了中国人对某些商品的特殊需求。正是这种需求又带动中国部分产业的发展。例如,中国的中秋、端午等节日人们对月饼和粽子的需求就带动了这部分产业的发展,从而创造了这个行业财富的积累。所以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大国,长久以来形成的传统文化,不仅左右着中国人的消费观念,更是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对市场需求,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式财富产生的方向。也许随着全球一体化经济的发展,这种传统文化对中国式财富产生的影响将变得越来越小,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这种传统文化对财富产生的引导作用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
  以上我们分析了中国式财富是怎样产生的。虽然中国式财富的产生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时代色彩,我们脱离的当时的时代背景,单独来分析必然会显得有些片面。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讲到的原因是中国式财富产生的一些共性方面的因素,从这些因素当中我们不难看到中国式财富产生的鲜明特点,也可以为我们在今后的致富之路上提供一些良好的借鉴。
  当前中国财富的四大趋势
  古人云: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会有一个发展趋势,在不同的时代呈现不同的特征,都是人的力量无法改变的。单拿经济领域来说同样如此,美国《财富》杂志采访李嘉诚问过他成功的最大秘笈是什么,李嘉诚讲到:“肯用心思思考未来,抓住重大趋势,变会成为赢家。”采访比尔盖茨在回答如何成为世界首富时说要成功一定要眼光好,问他什么是眼光好,他说:“在信息时代,掌握资讯并不是最重要的,抓住未来最大趋势才最重要。”因此,只有顺应趋势,才有可能事半功倍,为实现财富梦想增加动力。
  顺应全球经济趋势
  早在清朝时期,中国就受到了一次不遵守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惨痛教训。19世纪,清政府自恃强大,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不与外国通商往来,不去学习外国经验,却不知英国等其他国家已进行了工业革命,进入蒸汽动力时代,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武器装备也越来越强。结果,清政府与外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悬殊,最终在外国发起殖民战争时,节节溃败,最终葬送了自己。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开启了对外贸易的新篇章,自此至2007年,我国各年的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率都高于20%,2003年更是高达37%,在中国东南沿海的很多省份,很多人通过赚美元成了富人。
  现在,经济全球化呈现出新的趋势,那就是金融全球化,它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将经济全球化推向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资本流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已成为金融全球化的主要微观表现形式。具体事例如新浪、中国人寿、中国移动等知名公司均在美国上市,国家对引进外资的限制越来越少等等。
  将来,全球经济的发展会产生新的趋势,中国是全球经济的一份子,了解全球经济动向,抓住全球大势所趋,已经成为一个经济行为人必备的素质。
  顺应经济周期
  经济发展,由扩张到收缩,由收缩到扩张,如此循环往复。很多经济学家都致力于经济周期的研究,并根据周期的长短有所划分,比较著名的有基钦周期、朱格拉周期、库兹淣茨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熊彼特周期。每个经济周期都分为四个时期,即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在不同的时期,经济活动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会决定你下一个周期的财富,以下主要从投资角度进行分析,看如何采取策略。
  繁荣期:在经济繁荣时期,既可以进行适当投资,也可以不投资,此时企业更该做的,是把增加的资产变成实实在在的财富。因为在繁荣时期,供需双方都很活跃,物价上升,投资者可以获得较多的销售收入,只要开足马力的去生产,没有偶然事件的发生,获取利润也就不是难事。
  衰退期:在衰退期,经济开始下滑,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也会有所降低,购买力降低,再加上未雨绸缪的心理,他们会缩减消费,这样,企业的销售额就会下降,投资收益率下降。但是,此时的资产价格并没有将至最低水平,不宜进行大规模投资,看紧钱包、静观其变较好。
  萧条期:萧条期的资产价格比其他时期都要低廉,此时不把现金转换成资产,更待何时。同时,也可以调整自己的组织结构,经营策略等,为下一波经济高潮的到来做好准备。
  复苏期:在复苏阶段,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投资者应更多更快的增加自己的财富,进行投资是非常可取的,此时的风险也较低,房地产、股票、债券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一段时期后,会获得意想不到的财富。
  顺应国家政策
  在第一章中曾经提到,我国现在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国家政策在经济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着社会资源的配置,而不是一个单纯的“守夜人”。顺应国家政策,会使我们受益无穷。
  众所周知,国家现在在加强对三农的政策扶植力度,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资金、农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资金和农机购置补贴等大大降低了农业成本,很多农民工都返乡,重新拾起了锄头,不仅种植粮食,还种植各种经济作物、增加家禽家畜的养殖,很多农民自此富裕起来。
  中国的金融市场并不完善,国务院、证监会不时的出台新的政策来进行调控,而调控的手段莫过于印花税。2007年5月30日,国家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的税率由11‰调整为3‰,自此一段时间后,中国的股市开始一路暴跌,由大牛市转为大熊市,2007年的最高点6124.04,很多人把流行歌曲“死了都要爱”改为“死了都不卖”。当时不注重国家这项调整,倾家荡产买成股票并坚持“死了都不卖”的人,如今不知是割肉了,还是扔套在里边了。现在的股市,从行业板块来说,很容易受政策影响,国家支持能源,能源股涨了,国家支持农业,农业股涨了,能够获得第一手信息的人,就能成为股市的大赢家。
  顺应行业趋势
  有关行业发展趋势,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行业生命周期理论,它的大概内容是:行业的生命发展周期主要包括四个发展阶段: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下面我们从行业中各个时期的特点出发,看看我们应该选择处于哪个时期的行业,更容易获得赚钱的机会。
  幼稚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较高,需求增长较快,技术变动较大,在产品、市场、服务等策略上有很大的余地,但是对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用户特点等方面的信息掌握不多。这个时期企业进入壁垒较低,风险较大,如果你是一个有着敏锐眼光,准确判断力和丰厚财力的投资者或创业者,可以选择这个时期进入,如果不是就再等等。
  成长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很高,需求高速增长,技术渐趋定型,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已比较明朗。企业的进入壁垒虽有提高,产品品种及竞争者数量也有所增多,但在这个时期进入,会节省很多的市场调查成本和研发成本,获得低成本好利润的优势。
  成熟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不高,需求增长率不高,技术已经成熟,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非常清楚和稳定,买方市场形成,行业盈利能力下降,新产品和产品的新用途开发更为困难,行业进入壁垒很高。这个时期进入,就像秋天别人在收获玉米的时候你在种玉米,只有冬天冻死的份儿了。
  衰退期:处于衰退期的行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夕阳产业,已有的企业开始慢慢退出,如果不是判断严重错误,估计不会有人在这个时期进入,从空钱袋里边掏钱。
  经济领域,大势不仅仅是上文讲到全球经济趋势、经济周期顺、国家政策和行业趋势,根据不同的标准还有很多,能够把握大势所趋者,方可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