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第四节 营造幸福感
  第一,自我的认可与接受。意味着能够接受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并对过往持有正向的态度,不会认为过去都是由不好的经验堆积而成。没有人一生全都顺利无忧,而对于过去的种种痛苦,完全没必要到现在还继续背着不放。人生既然是由经验与回忆累积而成的,过去的经验早已过去,再也无法挽回和改变。但是回忆的选择权,却可以操之在己。要选择痛苦的还是开心的,全部在自己的一念之间。
  有一个生活中实际的例子,大家可以换个角度想想:很久没出远门旅行的你,若是好不容易有机会出国旅游一趟,几天下来,总共拍了五百张旅游纪念的电子照片。今天如果要冲洗成实体照片,以便摆入相本回忆或拿给亲朋好友欣赏,试问一下,你会选择冲洗最丑的那五十张、平凡无奇的四百张、还是最精彩的五十张?
  当然是选择最好看最精彩的五十张,那还要问!没有错,但偏偏有人就是在自己的人生相簿中,不断翻出最难看的那几页一直观赏而浑然不知。不可否认,也有人比较幸运,大部分经历回忆都不错,但是若不学会整理、珍惜,同样会散落一地、不成形。相反的,如果懂得细细欣赏珍惜,二十张照片,几段美好的人生回忆,就能整理出一本有意义的人生相簿,回味无穷。
  第二,能够自律自给。能自内心控制自我,以个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独自做出决断,不会被外力左右自己的思考与行为。但是,这并不等于刻意叛逆或固执,其真正的价值在于,能自己拿捏分寸,不需要依赖别人的意见过自己的生活。
  第三,能掌控周围环境。是指有能力去选择、利用或创造出适合自己需求与价值的环境,并能确实地控制和处理周围事物。这种对于事物能掌控的感觉,对于个人自信与自尊的建立都有一定程度的正面影响。尤其对渐渐失去部分自理能力的年长者,还能掌握或控制一些事物的感觉是相当重要的。这也是为何在地老化的观念(到晚年能持续居住于自己熟悉的环境)会受到这么多人重视的原因。
  想想看,有些人是不是退休后就整天坐在电视机前,拿着遥控器不断转台看节目?或许对他们而言,唯一还能掌控的,就只剩下电视遥控器。其实,从事运动也能够提高对自己身体的掌控感与成就感,推荐各位适量运动。
  第四,个人的持续成长。尽力去了解自我的潜力,对新的事物保持开放态度,乐于见到自己不断成长进步。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长者,在接近退休年龄或退休后,由于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而选择参与小区大学、长青学苑或其他众多个人成长课程,学习自己有兴趣的领域或培养爱好。
  这种通过学习成长所构建出来的“成就感”,其所能延续的幸福滋味,绝对不是随便看一出爆笑的电视节目,或是听听笑话等一般感官刺激的短暂快乐所能够相提并论的。所有能够长时间保留的成就感,通常也要花相等的时间与精力才能获得。很多事情不都是来得快,去得快;来得慢,去得也慢?慢慢在现有社会资源中学到的东西,不管是生活技能、健康知识,或者是肢体运动技能,都对长者的身心健康有所帮助。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一般人终其一生,大部分的潜力可能都没有发挥出来。到八九十岁才开始学画画、学新语言的长者也大有人在,千万不要放弃开始的机会。只要有心愿意去尝试走出第一步,其他的部分就顺其自然吧,不必勉强,让最真实的内心感受引导你继续朝希望的方向前进。请记住,所谓的顺其自然并不是放任不理,而是尽量去做能做到的部分,剩下无法控制的部分才顺其自然,不要把它当做怠惰随便的懒人借口。
  第五,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除了对外拥有温暖与值得信任的人际关系,个人本身也需要具有高度的同理心,主动去关心他人,同时懂得接受与施予。再次强调,能够付出,才代表你的富足。有的人没金钱,有的人没时间、没健康、没亲友、没地方住、没东西吃……太多太多了。多找机会主动去帮助这些人,自然就会更珍惜自己有多富足。
  第六,生活有目的。就是生活中还有想要达成的任务、目标。认为自己的生活有意义,人生有理想与方向。举例来说:尽力去帮助弱势群体是一个目标,达成自己多年未完成的心愿是一个目标,试着将心中的欲念牵挂放下也可以是一个目标。只要生活有方向,朝着目标走,就不会茫然无序、惘然空虚。
  由上述内容可以知道,瑞夫对于个人内在的了解控制、发展自我潜力与理想相当重视,加上尽力与他人维持良好的互动,若能够做到如此,离成功老化的幸福就不远了。
  综合上述各种理论不难发现,以往成功老化的主轴大多围绕着自我调适、健康维持以及社会参与。从心态与环境的调适选择,到维持身体与心智的机能健康,进而积极地自我成长以及走入社会与人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