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地震基础知识
 地震是怎么回事?
  地震,是地球的某个部分在内外力作用下突发剧烈运动而引起地面震动的现象,也称地动。地震主要以弹性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外传播能量,使大地摇晃,造成严重破坏。地球上每天都要发生上万次地震,因此,地震与风雨、雷电一样,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自然现象。
  地球内部地震的发源地叫做震源。震源通常指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先开始破裂的部位,也是地球内部大量释放地震能的部位。理论上常将震源看成一个点,而实际上它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一个区域,称为震源区。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叫震中。与震源的概念相类似,实际上震中也是一个区域,即震中区。确定震中位置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破坏严重的极震区定为震中,‘称为宏观震中;二是用仪器测定的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称为微观震中或仪器震中。由于受震源区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宏观震中并不一定与微观震中重合。
  表示地震基本性质的数据,称为震源参数或地震要素,包括地震的震中位置(用经纬度表示)、发震时刻(常用世界时或地方时间表示,我国用北京时间)、地震震级、震源深度(常用千米表示)、地震能量和表示地震受力情况的震源机制等。前三要素是地震的三大要素。
 地震分哪几类?哪类地震对人类的危害?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
  天然地震主要有:①构造地震,由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而产生,破坏和影响范围很大。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②火山地震,由火山喷发引起,约占地震总数的7%。③某些特殊情况下产生的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工方法产生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由于工程、勘探和地壳结构探测等的需要,有时也要用人工方法产生地震,但不会造成灾害。
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特别是构造地震,它对人类的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