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考虑自己?认识自己?” “是的,赤裸裸地注视自己,毫无保留地彻底反省,然后才能认识自已。” 老和尚的这一席话,如醍醐灌顶,原一平终于明白了自己失败的原因所在。他从此努力认识自己,锤炼自己,终成一代推销大师。
     只有认识自己、审视自己,才能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缺点,甚至自己是不是适合这份工作。就像原一平一样,只有彻底地反省自己,清楚地认识自己,才能在销售行业中不断完善自己,也才能像他一样终成为一代大师。
     所以说,认识自己是一个人获得或者做好一份工作的基础。只有在真正了解自己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出自己秀、潜力的一面。
     工作是一生都要面对的事情,并不是只要能赚钱就行了。一个人能否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是他以后能不能快乐,能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一个重要前提。
     所以,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就变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了解自己既而找到适合自己又很有前途的工作呢? 1.了解自己的价值观是不是和职业相符 很多大公司都重视员工的个人理念和公司的理念是否相符,只有理念相符才能让公司和员工达到有利的契合点。其实这个很好理解,就像两个人要有共同话题或者是共同的目标才能一起走得更远。个人选择职业也是一样的,和自己有共同目标的公司自然能为自己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平台,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也就变得更加容易。
     2.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 一个人能否在从事的职业和工作上获得成功,与他对这种职业本身的兴趣大小有很大的关系。虽然兴趣并非事业成功的条件或决定因素,但一个人对一种职业或工作完全不感兴趣,则很难在这一行有所建树。
     人的职业兴趣爱好大体分为这几种类型,对比一下,看看自己属于哪一种类型: (1)现实型:喜欢机械、工具、植物或动物,偏好户外活动。
     (2)传统型:喜欢从事资料工作等琐碎的工作。
     (3)企业型:喜欢和人互动、自信,有说服力、领导力,追求政治和经济上的成就。
     (4)研究型:喜欢观察、学习、研究、分析、评估解决问题。
     (5)艺术型:喜欢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自由的环境中工作。
     (6)社会型:喜欢教导、帮助、启发或训练别人,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3.了解自己的性格 性格作为个性的核心部分,对个体择业有很重要的影响。有的人性格开朗,而且说话很有感染力,他就适合做销售;有的人敢于冒险、勇于开拓,就很适合做企业家;有的人不喜欢和人交际,能够专注做事,就很适合做研究。了解自己的性格才能选好职业,做到职业和性格天衣无缝地结合才是境界。
     4.了解自己的职业能力 有的人天生在某方面就有很高的天赋,但是很多人不一定具有很突出的能力,这也不要紧,后天的培养可以战胜这些不足。重要的是知道自己什么地方还不够好,千万不可以盲目自大。
     要为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就要学会了解真实的自己。“了解自己 ”,其实就是搞清楚自己的特长和优点。
     每个人都有缺陷,都有不足,同样也都有优点,都有特长。要想进一步加快工作进度,了解自己的主要特长和优势是必须的。在知道自己的特长是什么的同时,你还要了解发挥这些特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这是你找准自己位置的根本依据。
     一个人只有去从事与自己的特长相符合的工作时,才能实现资源的配置。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特长在哪儿,不从自己的长处着眼定位,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从自己的短处出发,久而久之,你就难以摆脱“高智商低绩效 ”的命运了。
     其实这里说的“病”不是一般身体上的病,而是心理疾病。有一部叫做《玛丽与马克思》的动画片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男主角马克思有自闭症,女主角玛丽经常被人嘲笑什么都不知道,玛丽的邻居患上了“恐外症”而不敢出门,玛丽的妈妈酗酒,玛丽的爸爸是个“ 标本狂”,玛丽的老公戴民是同性恋…… 在这部动画片里,几乎人人都有病。而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
     你的朋友可能有自私的毛病,你的男朋友可能很粗心,你的上司可能控制欲极强,你的同事可能超级爱妒忌别人,而你自己可能有点神经质…… 现在社会竞争加剧,工作节奏快以及自身期望值过高,导致整天像机器人那样拼命。如果心理素质较差或不善于自我疏解则更易罹患心理疾病—— 在某外企工作的陈女士在各方面都出类拔萃,一直深得领导赏识。前不久。陈女士凭借自己的实力被提拔为分公司总经理,让同事们羡慕不已。但对陈女士来说,这竞成了噩梦的开始。
     坐上高位的陈女士压力极大,她每天担心的就是工作完成得不够出色,领导不满意,又怕工作中一旦出错,下属会嘲笑。这些担忧使她的工作效率急剧下降,睡眠质量日益变差,注意力也无法集中,整天感到头晕、疲乏,精力大不如前,服用药物也无法减轻痛苦,后不得不回家休息。陈女士怀疑自己患了不治之症,想通过自杀来解脱,幸被家人及时发现,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在巨大的竞争之下,有一些压力是正常的,但是过度地给自己施加压力,就会像陈女士这样做出愚蠢的选择。
     现在职场中的“病”越来越多,比如:职场倦怠、拖延症、公主病、焦虑症等等。其实职场中的病说到底就是指在工作中由于压力过大而造成的一些情绪、心理上的不稳定,从而让心情低落、意志消沉。这是每一个人都会面对的,而且是普遍的问题。如果发现自己被压力弄得透不过气、或是情绪消沉,就要自己有意识地去改善自己的情绪和心情。
     职场中的“病”并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讳疾忌医的心态。因为压力过大而造成的各种心理疾病其实是现代人的一个特性,不要以为自己已经无药可救或是自己患了什么精神病。有压力就要学会缓解压力,工作太紧张就要在休息的时间放松心情。
     但是不要认为每个人都有“病”,所以对自己的问题就不加以重视,小问题得不到重视总有一天会变成大问题。所以要时刻瞽惕职业中的心理疾病,那么要怎么警惕这些问题呢? 1.职业方向感逐渐消失 你的工作目标不明确,不知道应该要什么,可能你内心不在乎,但却能让你渐渐变得消极,对各方面能力产生怀疑。
     2.职业压力太大 一个人压力太大,就会把很多人不在意的事情看得很重:你会担心失败,也会有一定的不安全感。时间久了你遇到困难有逃避倾向,不愿承担责任,做事畏首畏尾。
     3.严重的职业倦怠感 比较明显的倦怠感,会让你缺乏前进的动力,心情变得莫名的疲惫,可能目标迷失了,可能工作的挑战和新鲜感太少了,可能是缺乏自主权和激励,也可能内心冲突太大,耗费了过多的能量。
     4.不能与他人形成合作 有些被动合作的感觉,你找不到在组织中的位置,不愿意为组织承担责任,因为缺乏安全感,所以不愿在团队中施展所长。
     经常为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做健康检查,才能一直避免“疾病”的光临。
     适当的忙里偷闲,暂时丢掉一切工作和困扰,彻底放松身心,让精力得到恢复。遇到冲突、挫折和过度的精神压力时,要善于自我疏解,如参加文体、社交、旅游活动等,借此消除负面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很多时候,我们因为情绪或者是心情不好,影响到自己的精神状态,进而影响到身体健康。人们找病因都习惯从身体机能上下手,但是很多时候问题的根源不是身体,而是心理,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就是要找到病因对症下药,这样才能痊愈。
     大学毕业后不久,小刘就在一家大型企业站稳了脚跟,拿着令人羡慕且稳定的薪水。她很庆幸能够找到这样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专业对口、收入颇丰且很稳定。
     可一年过后,小刘发现自己的工作永远是那样按部就班,所有的行为都和计划的没有什么差别,没有任何新鲜感,自己再也不像刚来时那样为了某个任务的完成而沾沾自喜。P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