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为什么美容院小姐拿分成工资,家庭保姆却拿计时工资?
  单位隔壁有家“紫罗兰”美容推拿店,主业是推拿,兼做美容与理发。该店推拿分韩式、泰式与中式三种,每次价格分别50元、40元与30元,时间分别为80分钟、60分钟与60分钟。店内员工是清一色的外地美眉,美容院收入由老板与小姐分成,每种推拿皆是六四分成,老板拿六成,小姐拿四成,包吃包住。
  与推拿小姐报酬不同,保姆工资是按时计算的。像我们这里,长期的保姆每天照顾小孩、买菜烧饭、洗衣拖地,工作6小时,每月工资1200元;临时的保姆,拖地擦窗的每小时15元,只擦窗的每小时20元,每到逢年过节,工资随行情上涨。同样是服务行业,为什么美容店小姐拿分成工资,家庭保姆却拿计时工资?
  大家可以试想,如果美容院小姐也拿计时工资,会发生什么情况?如果也按时付钱,比如每位小姐每月2000元,那么,小姐肯定不会努力工作。反正貌如恐龙,技能不咋地,服务不咋样,生意门庭冷落的小姐每月2000;貌若天仙,技能了得,做得努力,客户高兴,客似云来的小姐也是每月2000元。那么,小姐何必好好打扮,何必提高技能,何必努力工作!进一步说,天生丽质的小姐何必来此?
  虽然每位小姐上班时间一样,但每人的长相、工作技能与服务态度,却可以千差万别。而相貌、技能与工作态度对吸引客户相当重要,对生意好坏相当重要。如果采用计时工资,小姐的相貌、技能与工作态度均会下降,美容院生意也将下降。
  为了吸引美若天仙者,提升小姐推拿技能,提高小姐服务态度,收入分成方式应运而生。在分成方式下,各个小姐的相貌、技能与工作态度可以通过客户多少体现出来。美若天仙的,技能高的,服务态度好的,她的生意自然也好,收入自然也高。老板与小姐又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小姐收入高,老板收入自然水涨船高。这就是美容院为何采用分成工资的原因。
  那家庭保姆为何采用计时工资而不用分成工资?因为保姆的姿色对做的家务的质量关系不大(请小保姆为了欣赏者除外)。另外,不像美容院小姐的服务技能和态度与生意密切相关,一个家庭保姆,小孩带得好不好,饭菜做得可口不可口,地扫得干净不干净,窗擦得明亮不明亮,这些都能方便地看出来。一个保姆家务做得不好,下个月换掉就是了。
  这种情况下,保姆工资按时计付是合适的。如果采用分成,反而十分麻烦。首先,分成的目标很难选择,保姆的工作比较琐碎,选择什么作为分成目标?扫地次数吗?擦窗次数吗?还是洗衣件数?看来看去,没有合适的指标。
  而且,不像客户数量是多是少,一目了然,计量方便。如果选择扫地次数为分成指标,保姆说今天上午打扫了3次,你说只有1次,该如何解决?而且,只要打扫干净了,打扫几次根本无关紧要。也就是说,保姆的工作琐碎,每样工作都微不足道,选择分成目标较难,计量与监管也麻烦,所以,家庭保姆采用计时工资而非分成工资。
  总而言之,个人能力对工作效果影响越大的,工作努力又难以识别的行业,往往采用分成工资;反之往往采用计件工资或计时工资。比如推销员,个人能力对营销业绩影响较大,工作态度难以识别,往往按销售额提成;制造业的工人,个人能力对工作业绩影响也大,但工作态度容易识别,查看产量就一目了然,往往采用按件工资;厂里的秘书,个人能力对工作业绩影响不太大,工作容易识别,往往采用按时工资。
  为什么女人变坏就有钱,男人有钱就变坏?
  现在的世道人心,好像有点不咋地,俗话说:“女人变坏就有钱,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主要指不小心“失足”,比如当“三陪”与“二奶”,相应地,男人变坏指与变坏的女人在一起,干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当然,俗话所谓变坏男女指总体而言,现实中,有钱变坏的女人与变坏有钱的男人,也都存在,数量少点而已。让人好奇的是,俗话为何不是反过来讲“男人变坏就有钱,女人有钱就变坏”?这背后究竟有什么道理?
  从经济角度看,人的行为选择都是趋利避害的。男人也好,女人也罢,选择“变坏”或者“有钱”都是趋利避害的结果。男女生理特点使得两性“变坏”与“有钱”面临的利害不同,因此导致“女人变坏就有钱,男人有钱就变坏”。
  “女人变坏就有钱”
  从生理的角度看,女性的黄金时段来得早:美貌、身材、风韵、生育,都集中在青年时期,人到中年已大功告成。男性则相反:风度、经验、事业、财富,往往要到中年以后,才初露端倪。
  失足行业吃的是青春饭,面老珠黄者没资格进入。青春饭有年龄的限制,导致从事者减少。另外,此项行当以美貌为主要资本,一个相貌平平的女孩没有竞争优势,美貌这个要求又淘汰了不少竞争对手。
  还有,失足毕竟不是体面事,人言可畏,道德歧视,是不得不承担的行业风险。在世俗眼光看来,“失足”女人从床上下来那一刻起,在人心中就开始贬值了。如果女人把一切都给了坏男人,那么,除了一张结婚证,失足女还可以留给未来的丈夫些什么?
  除了身体价值外,失足女从行当中学到的主要经验与技能——如何服伺男人、如何讨男人欢心之类,除了以后用在老公身上外,在其他行业没有多少利用价值。失足行当技能通用性差,折旧贬值快,不像工人打工,商人做生意,从中学到的经验,下次再就业仍然有效,通用性比较好,折旧贬值较慢。
  年龄要小,相貌要好,行业知识通用性差,折旧贬值快,还得承担巨大风险,能够这样“过五关斩六将”成为花木兰与穆桂英式的人物的女人,数量实在有限。“物以稀为贵”,从事这行当的收入自然就高,这就是“女人变坏就有钱”的含义。
  其实,准确地说,应该是年轻貌美的女人变坏就有钱。年龄大的,貌不美的,即使想从事失足行业,“有钱”的程度也要大打折扣。同样,符合上述标准的男人,要想变坏的话,估计收入也不菲。
  “有钱”的问题算是解释了,但还存在另外的问题:为何“变坏就有钱”的主角里,男人所占比例远低于女人?有人可能会说,男人对此项服务需求较大,女人对此项服务需求较小,这种说法好比写作文,推理不清楚,结果不明确。下面我们就来求解一下“男人变坏”这道算术题。
  “男人有钱就变坏”
  男人的生理变化与成就时间与女人不同,男人的黄金时间不在青年而在中年,人到中年经验、知识、财富、身份、地位、风度等都拥有了。从生理方面讲,随着时间与岁月流逝,男人的体力与精力比女人衰退得慢,“男人四十一朵花”、“女人四十豆腐渣”,这为男人变坏提供了体力与精力保证。
  女人色貌如花的时间来得短,男人精力充沛的时间来得长,女人会更珍惜利用自己的青春年华,而男人更多关注的是较长时段内的增值。这就好比一台机器,折旧贬值快的,你会早用多用它;折旧贬值慢的,你不会在意一时,更会注重整个时段的利用价值。
  追求总体利用价值的男人,分配时间精力的合理方式是早期投资后期享受。年轻的时候,要经验没经验,要地位没地位,要财富没财富,有的仅仅是年轻人的闯劲与活力。在“三没一有”条件下,年轻男人没有“变坏”的资本与可能,一般男人年轻时主要做两件事情——“往上爬”与多赚钱。
  但随着时间流逝,职位上升,财富增加,再想提升职务,获取更多财富,难度就大多了。从办事员爬到股长位置,一般比较方便,但想从处长爬到局长,难度就大了。财产从10万到100万容易,从100万向1000万迈进就难多了。
  经济学把这种随着数量、程度增加难度增加的规律,叫做边际成本上升规律;对应地把随着数量、程度增加而价值减少的规律,叫做边际价值下降规律。比如爱情七步曲:初识-甜蜜-无趣-腻烦-厌倦-逃避-再见,一步比一步无趣。
  同样,随着年龄增加,岁月流逝,男人的地位与财富水涨船高,但获取地位与金钱的边际成本上升,边际价值下降,从地位与金钱上获得的净收益下降,此时风流的代价降低,于是“男人有钱就变坏”了。
  裸模苏紫紫为何不可以一脱成名?
  苏紫紫,女,1991年出生在湖北省宜昌市,中国人民大学艺术系二年级学生,也是每场五百元报酬的全裸模特。两个天壤之别的身份,让90后的苏紫紫陷入争议的漩涡。在一片争议声中,与凤姐一样,她也迅速蹿红网络。
  有人说她的艺术离色情只有一步之遥,指责她给女人丢了脸,责问她“女人何苦为难女人”,谴责她“赤裸裸地炒作”。其实炒作并非什么贬义词,不去说如今炒作无时不有、无地不存,所谓炒作几千年前就有了,从伯乐相马到吕不韦一字千金,再到陈子昂摔宝琴。这些流传千古的案例告诉我们,只要事物本身是值得关注的与肯定的,用点所谓的手段也往往是必要的。
  除了炒作说之外,谴责也好,支持也罢,也都只是一种价值判断。如前所述,价值判断是最最简单的智力游戏,好比喜羊羊也知道灰太狼坏美羊羊好,但喜羊羊不会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逻辑推理。为了显示我们高于喜羊羊,有必要对裸模事件进行经济分析与推理。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当中,每个人的行为不但影响自己,也往往影响别人。苏紫紫当全裸模特,不但有她的艺术与金钱追求,也对一般民众产生了影响,所以有人认为她伤风败俗,有人认为她勇气可嘉,是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要说个人行为对别人的影响,生活当中时时处处都有:街上走来一位美貌如花的佳人,路人看着赏心悦目;要是遇到一位貌如车祸现场的恐龙,你会肃然而恐。在公园散步,顺便能欣赏美景;要是遇到一对男女在Kiss,一般人会避之唯恐不及。
  经济学称前者有正的外部性,后者有负的外部性。按照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庇古(Arthur CecilPigou)的分析与建议,前者,我们得付钱给美女或者公园管理者,后者,恐龙或者Kiss者得付钱给我们。
  他认为,如果众人不补尝给美女与公园,美女将减少出行,公园将少建,人们的享受就会减少。同样,恐龙与Kiss者得补尝给路人,否则的话,恐龙出行将增加,Kiss者将普及,同样会将降低众人享受。
  这种分析忽视了众人的影响是相互的。是的,美女街上走,的确给路人带来了愉悦,要是路人得因此付钱给她,那么路人的利益会受到损失。处理外部性问题的关键,是看何种方式可以使路人与美女的好处最大,而不是一见好处就给钱,一见害处就补偿。
  要是美女向路人收费,路人就会拒付,美女与路人就会起争执,就得花费时间与精力。争执的结果往往是美女收费不成,路人仍然我行我素,然而用于争执的时间精力却不创造财富,对谁都没好处,是种浪费。
  对小偷的处理往往就不同了。小偷的行为对社会有负的外部性,各人为了防偷不得不花费心思与资源,比如各家各户安装门锁,不少家庭安装防盗窗等。减少小偷就能节省防偷资源,提高众人的好处。所以,街上有人喊抓小偷,前去抓的人会比较多。
  我们再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金华发生过一起狗咬人事件,报纸报道说张三家养的狗咬了路人李四,李四向张三索赔,张三不给,认为是李四自己不小心,狗才咬到他。李四认为是狗咬了他,错在狗的主人没有把狗管好,责任在张三,张三得赔偿,于是把张三告上了法庭。
  最后,法院的判决是狗咬李四责任在张三没有把狗看好,张三得赔偿给李四。法院认为,要是路人有责任防狗咬,那么人人走路都得小心翼翼,要么穿着铁甲,要么拿根棍子,很是麻烦。
  相对路人而言,狗的主人管理狗就方便多了,主人不在时,一条铁链把狗锁起来就是。很明显,相对路人,狗主人管狗防狗的代价更低,让他管理效率较高。
  同样地,苏紫紫当裸模也会对别人产生影响,有人觉得她伤风败俗,“为难女人”。问题是,如果不让苏紫紫当裸模,对她也会有损害。而且,如果你不喜欢、不认同她这种做法,可以不闻不问,不会造成现实的损失。
  从这个角度看,以道德批人与杀人对被批被杀者危害极大,批人杀人者受益有限,最多获得意淫的好处。比如苏轼因诗获罪,岳飞“莫须有”被杀,对此等因言获罪,诛心杀人之事,世人无不扼腕叹息,痛心疾首,痛恨那昏庸的君主。
  同样道理,面对苏紫紫当裸模,也不能以道德君子自居,对她说三道四,甚至鄙视谴责。因为这种处理方式,对她压力与危害较大,谴责者却什么也没得到。
  一般认为宽容是一种美德,因为宽容者对己没有危害,却成全、幸福了别人。用经济学语言讲,这种自己不受损,却能让别人增进好处的行为方式,是一种“帕累托改进”。
  理性的做法是从社会总收益的角度看待与处理外部性问题,不以个人道德评判别人。宽以待人能够不妨碍自己,又幸福别人,这才是符合效率的理性态度。从这个角度讲,苏紫紫当不当全裸模特完全是她自己的事情,应该由她自主选择。只要她没有触及他人利益,就应该发挥宽容的美德,尊重她的选择,成全她的幸福。
  为什么我们会“活得起死不起”?
  这年头,“骨灰盒比电视机贵”、“坟墓比房子贵”、“活得起,死不起”。继“经济适用房”后,宁波北仑推出了4800元和7800元两款“经济适用墓”。该公墓每座1平方米,用花岗岩制造,原价10000元以上,只有具有当地户籍的困难家庭才能申请购买(2010年10月27日《钱江晚报》)。
  推出“经济适用墓”说明墓地价格已然非常之高,这正如住房价格不合理,才需要推出“经济适用房”一样。以深圳为例,墓地价格直逼豪宅,涨速与房价相当。实地观察发现深圳墓地价格的确一路看涨,最便宜的也需1.5万元,最贵的高达20余万元(2010年4月5日南方都市报)。
  南山西丽报恩福地是深圳主要墓园之一,这里新开发的墓地——永安园墓地,每个不到4平方米,开价从122000元到188000元不等,均价接近每平米4万元,直达深圳香蜜湖豪宅均价。这天价坟墓到底是怎样盖成的?
  物品价格由供求竞争决定:购买者增加,需求竞争加剧,价格上升;供应者增加,供应竞争加剧,价格下降。如果行业是垄断的,供应者减少,供应竞争减弱,价格就要上涨。墓地的确是垄断经营,截至目前,我国共有殡仪服务单位3754个,其中殡仪馆1692个,民办机构不足两成;民政部门直接管理的公墓1209个,殡葬管理单位853个。
  行业垄断导致供应不足,而殡葬需求又具备一定的刚性,在供求夹击之下,殡葬价格自然水涨船高。此情形下,深圳墓地价格直逼豪宅,宁波推出“经济适用墓”,就不足为奇了。
  让人不解的是,殡葬为何能垄断?为何餐饮与服装行业无法垄断?其实,不仅殡葬行业,政府垄断的还有石油、电力、铁路、自来水与教育等。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政府能够垄断的,往往是替代品较少的行业。能够替代殡葬行业的,几乎没有,石油、电力、自来水、教育等,替代品也极少。铁路交通虽然有公路与飞机等替代,可惜得很,这些行业也基本由政府垄断。
  餐饮业却大不相同,替代物品实在是多。光是小吃,就有“兰州拉面”、“过桥米线”、“沙县小吃”、“成都小吃”、“土家火烧”与“印度飞饼”等等。替代物品如此之多,政府想要垄断,困难可想而知,好比你要看住一个小孩,绰绰有余,若想控制一群小朋友,就没这么方便了。同样,服装业花式品种实在是多,政府想要垄断,同样缚手缚脚,困难重重。
  替代品多少是政府能否垄断的关键因素。替代品越少的行业,政府垄断越容易,殡葬行业替代性服务极小,政府容易形成垄断。既然政府垄断经营,加上生产与供应不足,需求又有刚性,这时墓地价格直逼豪宅,甚至推出“经济适用墓”,就自然而然顺理成章了。
  为什么股票买卖与进价毫无关系?
  人生的烦恼莫过于欲望太多,机会太少,比如鱼与熊掌往往不可兼得,“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选择就是放弃,有取就得有舍,舍鱼而取熊掌,鱼就是取熊掌的代价;要开车,不喝酒就是代价,要喝酒,不开车就是代价。
  如果你有时光机,你想回去做什么?1.重温美好时光;2.弥补一个遗憾;3.回去见一个人;4.好好学习。在你心中,会对4个选项排出一个重要顺序,你肯定会选择最重要的那个。放弃3个机会中最重要的那个就是代价,也是经济学所谓的成本。成本影响选择,放弃的其他机会对你的选择没有影响,无论它有多么重要。
  如何权衡取舍是衡量个人成熟与智慧的重要标准,比如小孩往往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愿意放弃,只有成人才会权衡利弊作出合理选择。理性人的行为倾向是趋利避害,追求较大收益,避免较大成本。
  成本与选择形影相随,不可分离,没有选择就没有成本。比如你过去做了一件事,历史上有所付出,由于没有时光机,不能回头重新选择一次,这个付出就不是成本,不影响你现在的行为。让我们从这个平平无奇的概念出发,说明成本与股票价格的关系,揭示散户炒股屡战屡败的原因,指出正确的理念与做法是什么,再一般化说明成本对个人选择与生活的影响。
  股市中,太多的散户具有这样的心理:这个股票是10元买的,要是股价跌到10元以下,坚决不能卖掉,否则我便亏了。有这种想法的朋友,头脑中没有形成成本概念,误把历史事件当机会,误把历史成本当成本。
  10元钱买入的股票,那是历史事件了,不可能再回到从前重新选择一回。既然历史无法改变与选择,付出代价无法挽回,过去的事情本身就不再影响当前决策。
  以10元价格买入股票,你面前的机会是卖掉或持仓,卖掉的收益是保留的成本,保留的收益是卖掉的成本,影响卖掉或者保留的唯一因素是股票接下来是涨还是跌。
  倘若你预期会涨,那么保留的收益增加,即卖掉的成本上升,你就应该保留。同样,要是预期会跌,保留的收益下降,即卖掉的成本下降了,你应该卖掉。无论是买还是卖,与你过去是10元、20元还是1元买入毫无关系。
  有的散户10元钱买入股票,眼看着它一路往下跌,跌到进价之下。由于误认“历史成本”为成本,产生了“不赚不卖”的想法,他就一直拿着,不管基本面是否在恶化,技术形态是否破坏,宏观形势是否改变。
  在他眼中,现在的股票价格是否比10元高,才是他是否出手的唯一标准。于是一幕幕周而复始的悲剧开演了:10元的股票,慢慢跌到了8元,5元,甚至3元,这个时候,散户往往恐慌了,生怕股票价格会跌到1元去,最终选择了出手。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一卖往往灵验得很,你刚刚前脚把股票卖掉,股价立即从3元涨到5元,10元,甚至15元。由于被“历史成本”误导,认为以前3元卖掉的股票,现在3元以上买入,又是亏了。在这种错误观念引导下,你又只能作为一位旁观者,眼睁睁看着股票价格步步高升,却无能为力。
  从成本角度看,当股票在3元以上,你面临的选择还是两个:买与不买。买的收益是卖的成本,卖的收益是买的成本。当你预期3元的股票还会涨时,买的收益上升,即卖的成本上升,就应该买入,这与你过去在1元、10元还是15元卖掉这只股票毫无关系。
  “不赚不卖,否则就是亏钱”,一般的股民这样想,也这样做,随着时间流逝,最终逃脱不了亏损与失败的命运。说到底,他们的错误与亏损源自不明白成本概念,误认历史成本为成本。
  说完股票价格、历史成本与股市收益的关系,再来说明基本面与股价的关系,道理也类似。许多散户朋友往往按基本面炒股票,业绩差的他们就不买。这又犯了把历史机会当机会,历史成本当成本的错误。
  从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