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1. 不是诗歌的师哥与不姓丫的丫溪
    求婚过后,“马诗歌”这个外号比我自己的名字更加被人所熟知。世上本没有诗歌,喊师哥的人多了,自然成了诗歌。这句没太多逻辑有点拗口的话的确就是“诗歌”的来历。广院有个在外人听起来怕怕而自己人觉得亲切的传统,就是无论年龄大小,只要早一年人校的,都算是“师哥师姐”。注意,正宗称谓仅此一种,喊学姐、师兄、学长什么的一定是看完日剧台剧过来蒙人的。师哥师姐会在开学的时候自发组织与新来的师弟师妹们见一面,这种见面阵式有大有小,风格有轻松有严肃,部分方式方法把握不当的相会在江湖上流传开来,就成了坊间传闻异常邪乎的“训新生”。欺负人的群体有,不得当的方式也有,但毕竟越来越少。总的来说,一开学就会会面是种有效的交流方式,尤其“师哥师妹师姐师弟”这种亲密的裙带关系有助于大家打成一片,当然,前提得是建立在彼此尊重基础上。互相认识之后就好办了。比如社团办活动需要人撑场面吧?找师弟,表现好的可以和师姐一起撑;,完成拍片作业需要演员吧?找师妹,表现好的可以和师哥演吻戏。一来二往,不熟也熟。从大二开始,我就习惯了叫别人师哥,等到大四也就习惯了被别人叫师哥。我在学校社团受到师哥师姐照顾的同时也把关爱给了师弟师妹。即便到了工作岗位,这种情感也会让校友之间显得格外亲切。
    丫溪已经习惯于叫我马诗歌,虽然我半点师哥的待遇都没享受到。师哥什么待遇?叫你往东你好别往西,叫你刷牙你好别漱口。可惜,现实中我白瞎了“师哥”的名。朋友把这归结为我怕老婆,我并不同意,早请示晚汇报就是怕么?听使唤不反抗就是怕么?错了,六年下来,随你们说吧,哥反正从没怕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