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慈善不是钱,是心
  2007年2月16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庄园内,刚刚卸任的联合国秘书长、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科菲?阿塔?安南与美国众富商和社会名流正在举办一场“为非洲贫困儿童筹款”的慈善晚宴。
  一个名叫露西的小女孩捧着她的全部储蓄来到庄园门口,却因为没有请柬被保安阻拦。小露西望着保安说:“叔叔,慈善捐的不是钱,是心,对吗?”这句话打动了全球著名投资商沃伦?巴菲特,他亲自带小露西走进庄园。
  当天晚宴的主角不再是倡议者安南,也不是捐赠了300万美元的巴菲特,而是仅捐出30美元25美分的小露西。晚宴的主题标语也变成了这样一句话:“慈善不是钱,是心。”
  慈善,由心而发,因善而为,从宏达叙事变成日常生活,让每一个心存慈善的人参与其间,感受到的不仅是一种责任,同时也是一种快乐。
  快乐可以很简单
  美国纽约健康增进学院曾对1700多名经常做义工的妇女进行分析,发现她们为别人提供帮助时,自己的生理、心理疾病逐渐减轻甚至消失。有88%的义工感觉自己安全、健康、舒畅、幸福;她们说做完义工后,觉得平静自在,很有价值感。
  心理学家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发现“助人者快乐”的原因是大脑分泌出的内吗啡呔在起作用,这种化学物质会令人兴奋,感到快乐、平静、满足。
  不管科学结论如何,事实是,越来越多的人在志愿慈善活动中找到了快乐的动力和长久的幸福以及人生的终极意义。
  1919年8月11日,美国钢铁之父安德鲁?卡内基因支气管肺炎逝世。正在外界对于卡内基庞大的资产分配议论纷纷时,随后公布于众的遗嘱内容却令世人惊叹——
  “现在,我无法判断出为女儿提供些什么才能让她感到最快乐……自由的金钱对我们来说是个大错,不能做自私的富翁而过着毫无价值的生活……”在卡内基的遗嘱之中,他把几乎所有的财产都捐赠给了无数慈善组织和美国教育机构。之后,家人遵从遗嘱意愿为他举办了一场低调的葬礼。
  有人说,卡内基是上帝财产的管理人,而他的遗嘱则是他最后一本爱心账簿。在立下遗嘱的那一刻,卡内基真正履行了“拥巨富而死者以耻辱终”的警示,带着快乐和幸福离开。
  我不知道众人对我支配钱财的途径作何感想,但是,我愿意把图书馆和学会的重要性放在其他任何形式的善行之上。这是我所能想到的最佳选择。我认为自己将得到上帝的“无罪”裁决。
  ——安德鲁?卡内基
  越慈善,越快乐,越充实!生活在帮助别人的快乐中,比孤独地死在金山顶上,更伟大、更光荣!
  ——“中国首善”、2008全国抗震救灾模范陈光标
  在物欲世界的发展进程中,经济学家、金融家的任务是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增加社会生产的财富,而经济学上也假定人对物质消费的欲望是无穷的。但是,获得幸福的生活和快乐的人生,绝不仅仅是靠单纯物质享受的提升所能解决的命题。
  正是为全人类创造福音的慈善事业,让卡内基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为社会带来福祉。在卡内基之后的慈善百年间,美国大大小小的企业家、金融家几乎都履行了“拥巨富者耻辱,做慈善者快乐”的人生信条。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世界各地都发起了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的善举。
  位于成都市中心的的义务捐赠现场上演了感人的一幕:在拥挤的捐赠人群中,一个衣着褴褛的乞丐将自己积攒的硬币和一张百元钞毫不犹豫地全部投进捐赠箱并默默离开。当摄像机镜头捕捉到这幕的那一刻,人们清晰地看见了乞丐的脸上幸福的笑容,他为自己还有能力做善事而感到满足。
  每一份捐助都是可爱的,无论多寡。
  慈善事业是扶贫济困、愉悦心灵的快乐事业,慈善活动中对于施惠受惠双方都能够增加幸福感。
  “第八等”慈善捐赠
  美国一家专门调查机构曾在全世界22个国家调查人们的“快乐水平”,结果显示,美国人的快乐水平最高,有46%的美国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快乐,其次是印度,37%的印度人每天都乐呵呵地生活着。
  盖洛普民意调查组2010年按个人捐赠、志愿劳作和施助于人三项指标给全球慈善热忱度排名,澳大利亚位列第一。调查中的平行数据也显示:越是热衷于慈善的国家,国民快乐指数就相对越高,习惯为慈善机构捐赠的人比不捐赠的人的快乐指数高43%,志愿者比非志愿者的快乐指数高42%。
  金钱买不来幸福,捐赠却使人快乐。
  古代犹太神学家迈毛尼底斯把慈善的捐赠分成七等:第一等是帮人找份工作,扶他站起来;第二等是捐钱的人不知道钱捐给了谁,受惠人也不知道钱是谁给的;第三等是捐钱人知道钱捐给了谁,而受惠人不知道钱是谁给的;第四等是捐钱人不知道钱给了谁,而受惠人却知道是谁给的;第五等是在被要求之前,就提供捐款;第六等是在被提要求之后,提供捐款;第七等是捐钱人态度悭吝。
  毛尼底斯为慈善双方的帮扶意愿和受益程度划分了等级。我们也可以试着为慈善的捐赠等级续写上“第八等”,那就是:捐赠人快乐自愿,受助人快乐感恩。这是慈善双方的共同的快乐,也是慈善的至高境界。
  快乐慈善包含两个方面:捐赠不应成为压力,受捐方也不能失却尊严。慈善的快乐,是双方的快乐。
  如果以丧失受赠人的尊严来获得自己的某种满足,这是一种慈善的暴力行为。
  ——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
  在荷兰最大的慈善机构——荷兰郁金香基金会总部的院子里屹立着一座老人的塑像,塑像的底座刻着一行字:一手给予帮助、一手给予尊重。这座雕像是为了纪念一位名叫费尔南德的人。
  1940年5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把战争的矛头对准荷兰,许多荷兰人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费尔南德一家因德国后裔的身份得以生存,他开始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帮助那些饥饿的逃难者。
  每天早晨,费尔南德会站在门前,看到有逃难者经过,就走上前请求人家帮他把院子里的一根长木抬到门口,作为感谢,他会拿出食物送给逃难者。待其离开后,他又站在门口等待,请下一个逃难者帮忙把门口的长木抬回院子里,并以食物感谢。
  一根木头每天反反复复被抬来抬去,解救了许多饥饿的人。这种一手给予帮助、一手授予尊重的行善方式受到了荷兰人的推崇。1964年,费尔南德逝世一周年后,荷兰郁金香基金会成立,并为他建立塑像以示纪念。
  荷兰鹿特丹一家电视台在报道一次慈善活动时,不慎出现了一位受助者受赠的镜头,尽管是短短的一秒钟,却遭到了这位受助者的起诉,也受到了观众的谴责。最后,电视台台长不得不在黄金时段发表道歉声明。
  尊严无价,如果伤害了受助者的尊严,给予再多的物质帮助也无法弥补。真正的慈善是给予贫弱者物质帮助的同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
  救助不是施舍,不应该只关注物质上的给予,更要让受助者感受到对于人格的尊重和尊严的保护。
  近年来,慈善模式得到开发,各种“慈善音乐会”、“慈善拍卖会”、“慈善比赛”娱乐活动,在给人们带来精神愉悦的同时也将捐赠落到实处。
  在墨西哥,有一个叫做Televisa的慈善基金会,主要利用体育运动、电视剧等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慈善活动的过程娱乐化。墨西哥所有的足球队都乐意在闲暇之余参与这个基金会的活动。
  随着比赛的哨响,不管哪个队进球,电视屏幕下方就会立刻出现一行字幕:
  “因这个进球,慈善基金会向某项慈善项目提供一笔捐款。”而更加有趣的是,每一种不同方式的进球对应着不同的慈善项目。比如,角球进球对应教育、点球进球对应健康等。据统计,Televisa的“教育进球”已经使22万多名孩子受益,“儿童营养进球”则为农村地区的两三万多名儿童补充了营养。
  他们说,这叫“寓善于乐”。
  有多少种爱的方式,就有多少种慈善的方式。
  慈善,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也必将在行善中种植更多快乐,收获更多快乐,创造更多快乐。
  ……